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民補習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補習教育係指對已逾學齡未受國民教育之失學國民,所提供的第二次教育機會。依據〔補習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國民補習教育分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習教育兩級,分別由國民中、小學附設國民中(小)學補習學校實施之。
  國民小學補習學校分初、高級兩部,初級部相當於國民小學前三年,修業年限為六個月至一年,高級部相當於國民小學後三年,修業年限為一年六個月至二年;初級部在使已逾學齡未受國民教育之國民得以循序就讀,高級部則在使已受民教班或國小初級部之國民得以繼續就讀。國小補校的教學科目包括國語、數學、常識、社會、自然、生活與倫理、音樂(體育)等,共七科,每週教學時數為十二小時,通常安排在晚間實施,每...
教育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教育情境中,觀察、研究學生與教師行為的學問。目的在解決教學上的實際問題,建立教學歷程的系統理論,謀求教學的改進與成功。是科學心理學的學門之一。
  〔教育目標之分類:認知領域手冊〕一書,是布魯姆(B.S. Bloom)一九五六年所編著的一本書。布魯姆從事教育目標的分類研究,發現大量的教育目標是屬於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的範疇;認知領域中的知識即是事實之知。他以為認知領域的六人層次如下圖。
  
  前述六個層次最基層為知識,為以上各層次的基礎。第二層為理解,是植基於知識之上的。第三層為應用,是以理解為基礎的。第四層為分析,應用為基礎。第五層為綜合,是建基於分析之上。第六層為評鑑,前述的五層均為其基礎。知識的層次由低而高;較低層次培養的能力,是較高層次知能之基礎。前述六人層次之中,各層次又均...
教育後設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後設理論〕原為當代德國教育學者布瑞欽卡(W. Brezinka)的重要著作,在此書中布瑞欽卡主張一種富有綜合性色彩的「教育後設理論」。布瑞欽卡認為,教育後設理論應該綜合當代理性主義、經驗主義以及實用主義等不同的科學哲學觀點,從後設理論的基點上探討教育科學、教育哲學及實踐教育學(praktische Pädagogik)命題系統之特色與關係。此外,教育後設理論所探討的對象並非教育本身,而是針對教育理論作邏輯的解析與方法論的探究;因此教育後設理論可說是關於教育理論之應用邏輯、教育命題系統之描述、批判與規範的綜合性理論。
  近代教育學之經驗科學化遠承啟蒙運動的遺風,以為自然現象...
教育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方法是實踐教育理想,達成教育目的的手段。適切的教育方法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而言,教育方法應該包含教學與訓導兩方面。
  我國〔禮記‧學記篇〕,所述教學與人格陶冶的方法相當完備。西方的教育往往把教育方法當作教學方法,與訓導分立。教學方法與哲學上的心靈論和認識論的關係最為密切,而訓導方法則以人性論與道德哲學為根據。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 470~339 B.C.)倡導產婆術,以辯證、反詰和試驗法,獲致真理,此乃今日啟發教學法的先驅。至於柏拉圖(Plato, 420~348 B.C.)的理性思考與實地參觀,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
教育即開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即開展」與「教育即發展」(Education as Development)不同。「教育即開展」是指一個成長中的個體,雖然有一定的自然生長階段,要一一遵循前進達到成熟,但是從開展的觀點看,受精後待發展的人的胚胎,有如植物的核仁或幼苗或鳥類的卵,有內在發展至成形的一切物質;會朝向一定型式的個體發展變化下去。換句話說,開展的概念,強調個體會朝向完滿的或一定的發展方向開展下去,個體自然的內在條件,早已決定了開展至何種狀態,如完美、統一或成熟等預定的目的。然而,「教育即發展」則認定人的胚胎的發展是朝向成人的方向發展,但是人的教育乃在其潛能或可能性的發展。教育無法為各個個體定出一個終極的目的,...
教育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倫理學是一門位於教育學與倫理學之間的科際理論(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也是教育哲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其所處理的是教育與價值或道德規約性(moral prescriptivity)間關係所牽涉到的問題。由於對價值或道德規範的認知不同,各種道德哲學的說法常有分歧,與教育的關係亦有不同。所以要研究教育倫理學,必須先從道德哲學或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入手,惟有對於道德的語言或概念有較明確的分析後,方能對道德的論證(moral justification)或其他較高層次的道德原則作其理由是否切合的探索。而在探索了高層次的道德原則與道德語言之後,教...
食農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農教育目錄1 1.認識食農教育1.1 1.1食和農的關係1.2 1.2食農教育的內涵2 2.食農教育的實施 1.認識食農教育 1.1食和農的關係食農是近年來因應環境惡化,所興起的議題。探討環境惡化原因有極大部分和農業有關。為了滿...
數學教育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學教育目標(Educational target of mathematics)目錄1 前言2 教育目標2.1 知識技能領域2.2 情意領域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前言數學是由國小開始的基礎課程,有其相當的重要性,而在數學的教育目標上,主要可分為三個領域來講述,分別為知識、技能以及情意。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可透過教材內容、符號以及計算式子等等方式,來教導學生每單元之概念,因此...
臺灣省政府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省政府所屬的教育行政機關。掌理全省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藝術教育、特殊教育及學生軍訓等教育行政事務。自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後,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已併入教育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