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3.97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民主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主教育的觀念,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有不同的詮釋。傳統的文化學者皆認為社會創造了學校,並維持了學校的發展;學校獨特的功能是經由社會所賦予,而非透過受聘的教師。這樣的信念,使得社會上的公共事務流於威權專斷,也使得學校受到這些獨特力量的宰制,而不為近代的民主社會所接受。
  由於民主的風氣逐漸興起,且為人們所接納,因此新的一代乃要求以新的方式來掌握知識的問題,並以一種公認為最佳的態度予以處理。其實,這種需求就是民主式生活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特徵;同時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於教育觀的改變。人們要求學校必須教導他們的孩子創造性的批評、自由的探究與開放的心胸,並且願意學校在有效安排的情況下,進行一些已...
教育未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教育未來學1.1 概念1.2 沿革1.3 研究內容1.4 研究狀況1.5 教育目標 教育未來學教育未來學是指運用未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教育發展趨勢、預測教育<...
營養教育的重要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再加上缺乏正確之飲食營養知識,則過胖、心血管疾病等罹患率勢必升高。 一、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健康教育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石:幼兒飲食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是2~5歲,而6歲前所養成的飲食型態會延續至成年,故健康教育課程必須從幼兒園所開始,並涵蓋生理、心理、情緒及社會的健康等層面(Allensworth)。實施營養教育<...
教育哲學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哲學史即是教育哲學(Educational Philosophy)或教育思想的發展歷史。教育哲學史的研究旨趣,在於透過對歷史上各種教育思想的通透了解,而將教育史上各家的教育思想貫穿而成為一種具有內在關聯性的教育哲學問題發展系列,以便從中把握前賢的教育思想之意義、影響及理論,並藉著對後哲關於前賢所提問題之後續研究及思想的探索,理解後哲在超越前賢之思想時所存在的理論。教育哲學史是從縱的發展,呈現教育哲學或教育思想的關聯。
  教育哲學成為教育學中一門獨立學科,是十九世紀末期的事,當時德國教育學者盧森克朗茲(K. Rosenkranz, 1805~1879)著有〔教育學體系〕(Di...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TUE-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校門目錄1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 簡史3 現況4 學術研究與交流5 圖書館6 建築設備7 學生生活8 師資培育與實習輔導9 進修推廣服務10 未來展望11 資料來源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本校傳承悠久歷史,同時掌握時代脈動,擁有溫馨的校園環境、蓬勃的學生活動、暢通的溝通管道、實用的多軌課程結構、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及卓越的師資培育方式,除致力於
遊戲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早提倡遊戲教育學的是德國幼稚園創辦人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ebel, 1782~1852),他排除眾議而提倡遊戲教育學,有其特殊的見解。
  在教育史中,一向不認為遊戲在教育活動中有多大的價值。在原始的教育工作中,是重視實際生活的參與,等到學校教育發展以後,嚴格的知能訓練又成為主要的教育工作。遊戲既不是嚴格的知能訓練,又脫離了實際生活範圍,所以遊戲在教育歷程中不可能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盡管兒童的實際生活不能超出遊戲範圍,成人也知道供給一些兒童遊戲時所用的玩具,但是兒童的遊戲活動卻始終被限制在教育的範圍以外。近代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有了相...
教育優先地區(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優先地區是英國一九六七年[普勞頓報告書](The Plowden Report)以積極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概念為基礎,而提出的政策性改革計畫。此計畫建議英國政府應採主動干預的方式,挑選一些物質或經濟上最貧困之地區,予以特殊協助或以優厚待遇優先補助,改善其環境,使這些處於物質最貧乏地區的學校,能與其他地區最佳的學校有相同的發展機會。
  根據[普勞頓報告書]的建議,此教育優先地區計畫之實施可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自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二年)屬於實驗性質,其工作是以達成補助該地區百分之十的兒童為目標(第一年的目標是百分之二,以後逐年遞增,至一...
三民主義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民主義教育的創始人,應為 國父孫中山先生。 國父在其晚年致南洋三寶雁學校的祝詞所云:「吾黨主義,是曰三民,揭櫫理則,地義天經,敷為教育,本正源清,勗哉諸子,竭蹶陶成。」已具體指出三民主義與教育之間應有的關係。
  民國十六年(1927)一月,當時的北伐軍總司令蔣中正在江西舉辦教育講習所時,正式使用了「三民主義教育」一詞;在講詞中,蔣氏指出三民主義教育即民族教育、民權教育、民生教育。這種教育,其體系是整個的,不能分開的;是要極力引起自動精神,使學生明白革命的意義,培養革命精神與堅定革命信仰的教育。蔣氏希望三民主義教育在江西能普及於一般民眾,使三民主義成為教育的基礎,並進而推行於全...
精神科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神科學教育學是一九二○年代興起於德國的一股教育思潮,在一九四○到一九六○年代間特別盛行。其思想的重點是認為只有生命目的可以決定教育目的,生命是統合理性、感情、意志、慾望的統一體,不能分割,因此特別重視健全人格教育。由於人的生命必然聯結到一個特定的歷史時間和空間,須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研究利用教育過程以實現人類本身的意義與價值之道,進而促進文化的發展。因為強調歷史性、意義和價值,主張運用詮釋學(hermeneutics)方法做教育研究,教育理論的建構也應該是實踐性理論。
  這股思潮的先驅是狄爾泰(W. Dilthey,1833~1911),受康德(Immanuel Kant, 17...
義務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應受之教育。凡年滿規定入學年齡的兒童,國家可強迫使其入學,其入學年齡及受教年限各國不同。臺灣現制規定九年,即國民小學六年、國民中學三年。也稱為「強迫教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