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方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方法論目錄1 前言2 定義3 教學法總類4 關鍵字5 參觀書目 前言學校為實施的教學的場所,也是學生從事學習的地方知識的傳授、技能的教導,都是教師主要的工作,所以教學在學校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然而教學並非直接念文章就能傳授,而是要透過各種方法來進行,因此教學方法便成了重要的一環。(註1) 定義教學不是一種專玩魔術的高超技巧,但他卻需要一定的包裝,使其更加千變萬化,耀眼奪目,才能夠使學生興起學習的興趣,並且教學也不是甚麼甜蜜的樂趣,它隱含的是無數的知識也是枯燥的語言,要讓學生乖乖的服下這有益身心卻又苦澀難耐的靈藥,需要的...
文化教育與文化工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教育或文化活動是指從歷史文化立場來解決教育問題的一種理論,即認為教育是文化現象之一,從歷史、社會的文化立場探討教育原理,並以文化作為陶冶的材料,以養成文化的傳承及個人之發展。
  文化教育學者斯普朗格(E. Spranger)認為,文化工作的目的在於發展教育的愛,亦即企求受教育者的人格全面得到發展。然而人格全面發展與「部分人格」相對的形成,後者可就形式與內容來區別。就形式的部分形成而言,以主體的知、情、意三個面向,分別施以局部的陶冶,形成其個別的單獨性質,對生命全體與人格全體未曾顧及。就內容的部分形成而言,是把智識、技能、道德、藝術、宗教等,分別在各別的領域中學習,但卻忽略相...
教育部體育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部於民國六十二年(1973)正式成立體育司。依據[教育部組織法]第十二條之規定,體育司掌理下列事項:(1)關於學校體育之推行及督導事項;(2)關於國民體育之策畫及推行事項;(3)關於體育學術之研究發展事項;(4)關於國際體育事項;(5)關於其他體育事項。
  事實上,早在民國二十五年,體育界人士即呼籲應成立體育司,以推動全國的體育事務,唯因後來對日抗戰而未成立。
  直到民國六十二年,政府有鑑於國民體育委員會的業務日漸龐大,以及體認到國民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有必要積極倡導全民體育,於是通過立法,成立體育司,聘請留美學人蔡敏忠博士擔任體育司司長,之後歷任的司長依序有蔡長...
休閒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休閒教育係指提供休閒活動知識,培養休閒活動意願、興趣及增進休閒活動技能的教育活動。其內容包括指導善用自由時間的方法,培養有關休閒活動之知能,及啟迪愛護休閒設施及資源的觀念。依據教育部七十八年訂頒之〔休閒教育實施計畫〕,休閒教育共分為五大系列:
  1.體能性休閒教育:包括田徑、體操、國術、游泳、划船、登山等知能之教育活動。
  2.知識性休閒教育:包括閱讀、朗誦、寫作、電影及研究等知能之教育活動。
  3.娛樂性休閒教育:包括棋藝、橋藝、攝影、釣魚、觀劇、聽唱歌、旅行及遊覽等知能之教育活動。
  4.藝術性休閒教育:包括音樂、繪畫、雕塑、刺繡、舞蹈、...
雙語教育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語教育是以學習者的本國語言配合社會語言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雙語使用的分配,基本上可分為兩類:
  1.以時間畫分雙語的使用,如目標語與母語隔天使用。訓練出真正的雙語用者,使學習者在各種場合都能如意地使用雙語。
  2.以學科畫分雙語的使用,如某些科目使用目標語,其他科目使用母語等。可能訓練出雙語能力因學科及情況而有強弱差異之不平衡雙語使用者。
  雙語教育模式分為三種:
  1.「過渡模式」(transitional model):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學習者母語,透過母語而學到目標語,因此更能成功地投入以目標語為主要語言的社會中。母語的使用只是過渡性質...
醫學教育體制(法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的醫學教育體制,醫科、牙科與藥學三者在入學資格上相同,均應具高中會考資格(Baccalauréat),至於在修業年限及年段結構上,則三者略有差異。
  1.醫科的修業年限分三階段:
  第一階段(P.C.E.M.)修業二年,以一般科學課程為主。一年級升二年級時須通過嚴格之淘汰考試。此乃受就學名額之限制,該名額係由政府決定公布之。一年級課程僅得重修一次。
  第二階段(D.C.E.M.)修業四年。第一年為一般醫學課程,後續三年為病理與治療課程(理論與實習並重)。因以見習身分參與醫院工作,故自病理課程二年級(即醫學課程第五年起),發給薪資。
  第三...
全球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球教育就是透過課程設計及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全球的觀點,能夠採取相互理解的態度去看待他人的需求,了解與包容不同的文化,並以全球宏觀的角度,致力於世界公義及和平之問題的解決,養成未來生活必備的知識、態度、技能。在討論全球教育的文獻當中,有許多類似的名詞常被使用,例如「世界觀教育(或全球視野教育)」(global perspective education)、「世界中心教育與研究」(world-centered education/studies)、「國際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世界公民教育」(education for world citizenship...
Bacon, N. A. & Kischner, G. A. (2002). Shaping global classroom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0(2), 48-51.
Pike, G. (2000). Glob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pursuit of mean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39(2), 64-73.
Smith, A. F. (2002). How global is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ade...
社會安全制度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安全」一詞源自一九三五年美國羅斯福總統所簽署的〔社會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在美國此一名詞係由「經濟安全」一詞演變而來,原是一種由政府提供的「有限的」福利政策法案,旨在保障國民經濟生活之安全。該法案施行迄今,已經過多次修正。目前其內容已由狹義的老年及遺屬保險、公共扶助,逐漸擴大為較廣義的詮釋,其範圍包括:社會保險、公共扶助及母性與兒童保健三大體系。
  美國衛生及人群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於一九九二年編印出版的〔一九九一年各國社會安全制度要覽〕(Social Secur...
成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人教育學是一種描述成人學習的理論或說明成人教學行為的一組概念。此名詞係源自希臘字aner即andr(意思為人)和agogé(意思為引導)兩字合成。因此,andragogy的意思是幫助成人學習的科學和藝術。此名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一八三三年,最早使用此字的是德國文法中學的教師卡普(Alexander Kapp);其後南斯拉、荷蘭、法國、英國、委內瑞拉等國的學者亦陸續沿用。一九六七年南斯拉夫的成人教育學者薩維西維克(Dusan Savicevic)至美國參加波士頓大學諾爾斯(M.S. Knowles)所主持的夏季成人教育研習活動,提出此一名詞,而為諾爾斯所認識並加以使用,大力推廣,漸為其他學...
地位獲得模式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位獲得模式」是以分析經驗資料為手段,描述個人社會經濟地位獲得過程的方法。「地位獲得模式」奠基於布勞(P.M. Blau)和鄧肯(O.D. Duncan)於一九六七年出版的〔美國職業結構〕(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一書。他們應用「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分析全國性樣本,將個人的職業成就、初次職業、教育成就、父親的職業和教育之間的因果關係,及其相對重要性呈現出來。
  由於布勞和鄧肯的基本模式並未說明是由於什麼機制,使得上一代的社會經濟地位能傳遞至下一代,索爾(William A. Sewell)和他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Th...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