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微觀政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微觀政治林天祐(2004)界定教育微觀政治的意義為:「教育組織中決定權、決定過程與執行決定的現象探討。包括組織情境、權力結構、權力運作過程、權力運作結果」。林曜聖在綜合Hoyle(1986) ;Ball(1987); Lindle(1994)的觀點後,將學校微觀政治界定為:「在學校運作的過程中,與學校事務相關的個人或團體,運用權力與衝突等政治的行為,來處理學校...
韋伯教育社會學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古典社會學者韋伯(Max Weber, 1864~1920)雖未針對教育撰述專書,但他所提的「權威」(authority)與科層體制(bureaucracy)概念,對教育社會學者後來的研究均有深遠的影響。基本上,韋伯認為行動是社會學分析的單位,社會學是試圖了解社會行動的科學,用以解釋社會行動的成因、過程與影響。韋伯運用理想類型(ideal type)的概念為分析工具,指出理想類型是一特定社會模式或過程的純粹模型,用以作為與真實世界的社會安排進行比較的依據。理想類型並不一定要和具體事實吻合,因其構造是以普通性的邏輯為準則,而非特殊的個案。建構理想類型是一種相當有用的社會學分析方式,是比較...
精緻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緻教育(betterness education)目錄1 定義2 發展3 我國發展4 中英文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有效運用科技、掌握教育過程,以達到「追求卓越,提升品質」的教育目標。 發展精緻這個概念源自於1980年代的「追求卓越」運動,在追求卓越的理念之下,不論在工商業界或教育領域,展開追求...
教育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領導(Educational Leadership)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現代管理學發軔於20世紀之初,歷來學者對於「領導」一詞之定義雖是汗牛充棟,但卻呈現眾說紛紜的現象。由於學派與走向不同,各家定義領導的重點即有所差異。例如Stogdill(1948)即將領導定義為是「完成目標而影響群體活動的能力」。其中標舉組織目標的達成,頗具古典行政理論強調效能之色彩。此外,將領導視為是「能力」,也有特質領導理論之影子。Hersey and Blanchard(1977)則將領導視為是「組織之管理者...
德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國及第3大進口國。德國國民生活水平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位,並具備完整的社會保障制度。(註一)目錄1 教育制度1.1 初等教育(基礎學校)1.2 中等教育1.3 高等教育2 參考資料3 關鍵字 教育制度 初等
正規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規教育係指由小學到大學具有階層架構、依年齡分級的教育體系,包括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三個領域。小學、中學、專科學校及大學院校為實施正規教育的場所。正規教育在學校內實施,課程具有相當的結構性,以適應年輕人未來生活作準備為教育的目標。(參見「非正規教育」、「非正式教育」)
馬丁.路德的教育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丁.路德的教育改革發生於十六世紀的日爾曼地區。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是日爾曼地區威登堡(Wittenberg)大學的教授,也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由於他主張直接閱讀〔聖經〕以了解教義,因此他親自翻譯德文本的〔新約聖經〕,而每個人都需接受基本的教育就成了必要的事了。可是他所主張的教育,除了有宗教目的,還包括了實用價值(即公民教育)。雖然他想透過教育來達成宗教改革的目的,但仍強調即使不為宗教目的,也仍應辦理教育。他說:「即使沒有靈魂這回事,也沒有天堂和地獄,若純粹只從世俗的事務來考量,仍需要有好的學校來教育我們的子女。如此才會有男人來治理國家,女人來處...
道德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學生明辨善惡及知善行善的教育。強調遵守道德規範和良好習慣(美德)的養成。
教育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人生經驗、民族文化上,解釋教育歷程的意義與價值,評判教育活動的理論與實施,正確進行教育實踐的學問。
資本主義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本主義為一種經濟思想體系。基本上,資本主義主張自由市場經濟、自由企業經濟活動、生產工具私有化、產品分配市場化及利潤調節由市場決定。西方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後,新教徒在物質的追求、勤奮的工作,得到了教會的支持與鼓勵。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發生以後,科學知識的廣備與技術能力的提升日益重要,因為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對生產能力的增進,助益匪淺。生產過程中,機器取代人工之後,大規模的生產,促使經濟的許多決定,必須由自行規劃的自由市場自作決定。十九世紀以後,政治的自由主義提供資本主義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資本主義在自由貿易、開放市場、減免關稅、健全金融秩序、提升科技水準等努力下,已經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