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6.12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珠圓玉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珠子一般渾圓,像玉石一般溫潤。語本唐.張文琮〈詠水〉詩:「方流玉潤,圓折動珠光。」後用以比喻文詞圓熟或歌聲圓潤。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姜夔詞》:「北宋詞多就景敘情,故珠圓玉潤,四照玲瓏。」也作「玉潤珠圓」。
心不在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大學》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1>,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脩身2>在正其心。 〔注解〕 (1) 焉:此,這裡。 (2) 脩身:養德性,以淑善其身。脩,音ㄒ|ㄡ,通「修」。
嘔心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瀝血」的典故,則出自於南朝梁元帝所寫的〈與諸藩令〉中。文中寫道:今日國庫充足,穀倉豐盈,占有全楚,蓋了王畿以外的南方。我們擁有萬艘船艦,和眾多強悍勇猛的騎兵。只要以極少的兵力,就可防守地勢險要的關隘,更能以文克敵,不戰而勝。大家不求富貴,不掛念妻兒,如此用盡心血,極盡辛勞,時時自我警惕,奮發圖強,準備殺敵報仇雪恥,這是為了什麼呢?就是為了消滅鏟除貪暴的人。這裡的原文就用了「瀝血叩心」,來比喻「費盡心血,極盡辛勞」。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嘔心瀝血」,用來比喻費盡心思,用盡心血。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群眾利益擺在個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學,所以孟子要人「捨生取義」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成語中「義」字的內,可以擴大為仁義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負等。
滿腹經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為解說《易經》,曾經寫過《十翼》,翼就是輔助說明的意思,〈象辭〉是其中的一種,用來闡解卦象所蘊的人事道理。〈屯卦〉是由「震下坎上」組成:〈震卦〉在下,象徵雷;〈坎卦〉在上,象徵水。水在雷上,未能成雨,所以有了屯難之象,但是雷聲過後,就會雲行雨施了。這種現象有如許多事情剛開始,所遭遇到的困難情況一樣,等到困難解決後,進展就會順當了。所以孔子要君子從卦象中去學得規劃、治理事情的道理。〈象辭〉中「君子以經綸」,就是「君子藉以習得經綸之理」的意思。出現「滿腹經綸」一語較早的文獻,如宋.洪炎〈聞師川諫議至漳州作建除字詩十二韻迓之〉詩:「滿腹懷經綸,筆閒(間)含露雨。」正是在說這位師川諫議大夫「滿...
見仁見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此道,就認為是仁;有智慧的人體會此道,就認為是智。百姓雖然日常受用此道,卻不知曉。因此君子之道雖然蓋萬有,知道的人卻很少啊!」後來「見仁見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同一件事,每個人看法各異。
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廬山三面臨水,煙雲瀰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詩,即是描寫廬山的奇景。前兩句寫出了廬山群峰的千變萬化,橫看是連綿不絕的山嶺,側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隨著觀看山嶺位置高、低、遠、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隨之而異。後兩句則描述在廬山中,根本無法看清整個廬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無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當局者迷」的意。後來「廬山真面目」就被用來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
老嫗能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作品平易近人。據《冷齋夜話》記載:他每作好一首詩,都會讀給一個老婦人聽,如果老婦人聽得懂詩的意,就收錄;如果不懂,就再修改。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嫗能解」,用來形容文字通俗明白,淺顯易懂。
含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藏於內而不表露於外。唐.杜甫〈課伐木〉詩:「雷雨蔚含蓄,牆宇資屢修。」也作「蓄」。
2.詞意未盡,耐人尋味。常用來形容創作的技巧。宋.韓琦〈觀胡九齡員外畫牛〉詩:「採摭諸家百餘狀,毫端古意多含蓄。」也作「蓄」。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必須從參與團體成員的觀點出發,深入瞭解團體成員對議題的看法與意見2. 資料分析不能剔除脈絡情境的內,必須將團體情境中的社會心理互動狀況,融入資料分析過程原則一:資料分析與詮釋的原則1. 資料分析的單元是以每一次的焦點團體為主,而不是團員中的個人2. 確保資料的可信性與可靠性,並避免個人偏見影響3. 詮釋過程是與資料收集同時進行原則二:不同類型議題的資料分析與詮釋1. 推論性的問題:Krueger(1988)建議,當焦點團體成員與情境相似時,那麼研究者可以對所收集資料,做某種程度的推論2. 運用訪談大綱的問題:訪談大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