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固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持己見,不肯變通。[例]他還是那麼固執,不肯退讓一步,使得事情無法順利解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暫時。如:「你先不要慌,我們慢慢想辦法來解決。」
束手無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問題時,毫無解決的辦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小姐已是十死九生,只多得一口氣了,馬少卿束手無策。」《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船上管船的舵工,押船的朝奉,面面相覷,束手無策。」也作「束手無措」。
效益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欲改善這種情況。效益論雖然和義務論那樣冷峻僵硬,他對實際情況比較有彈性,而且有可能變通。效益論對於解決實際的問題,甚至對於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有極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但是在道德事務上,效益論也有它的限制和缺失,譬如犧牲一名無辜者的性命,來拯救一百個人的性命,我們是否能夠同意?如果根據效益論的原則,應該是可以的,可是我們個人都知道這是不對的事情,也絕對不能同意的。基本上,生命的價值是無上的,而且也是超過幸福的,因為沒有了生命,也沒有幸福可言。因此,我們絕對不可以犧牲任何人的生命來換取「最大的幸福」。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一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間的仇怨就會從此開始。因而列舉了秦朝以來對於匈奴問題的處理,總是花費了許多心力、財力和物力,才得以解決。並不是前朝樂於花費大量的資源,去和匈奴周旋,而是因為如果不經過一次的勞苦,就無法得到安逸;不花費短暫的財力、物力,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寧。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前朝一向很重視,所以現在也不應該輕視。既然匈奴願意進見,就不應當拒絕,才能在禍亂發生之前,給予適當的處理,以遏阻邊境戰亂的發生。後來「一勞永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經過一次的勞苦,就能獲得永久的安逸。
處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似例句 ○ ㄨ 他為了謀取龐大家產,這些年來一直是~,從來都不曾有過放棄的念頭。 ㄨ ○ 為了解決眼前的儺題,他們確實用盡了~。
自我品質: 能力重要關係: 學校 青春期(11-18歲)社會心理危機: 自我認同和角色混淆此階段要解決認定與認定混淆的衝突。在這個時期,需要弄清楚「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以這個「自我認定的形象」為基準來探索未來。反之,將會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將使自己成為怎樣的一個人。許多青少年的不良適應行為,就常是角色混淆的結果。中心任務: 同輩群體正面後果: 強烈的團體歸屬感,為將來準備計畫自我品質: 忠誠重要關係: 同輩群體 成人早期(18-34歲)社會心理危機: 親密對孤獨親密關係包含著犧牲與妥協,要達到此種關係,必須靠青年期...
棋高一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棋賽中制服對手的一步關鍵棋。比喻能力或智謀高人一等。如:「還是您棋高一著,三兩下就把這個棘手的問題解決了。」
社會建構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境應用的反動。社會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適應性的,透過個體與環境互為主體,進而建構出知識整體,例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個人會和別人一起討論或請求別人幫助,這涉及個人和環境的互動;社會建構主義下對於教師的角色在於設計與挑戰學生思考方式的情境,希望在一群體的協商與討論、修正中產生知識,因此在此主張下重視真實情境學習的動態歷程,強調情境認知(situated cognition)的學習,又稱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情境學習認為知識相嵌於情境脈絡中,唯有透過主動參與與探究生活情境的學習活動,才能掌握真正的知...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現象頻傳,青少年的身心問題引啟社會大眾的關注,教育主管當局及學者們也高度重視問題的所在,並積極尋求解決的對策,以期導正脫序的社會現象(註3)。對生命最大的傷害莫過於自殺,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自殺人口中,自殺死亡是10-24歲年齡組的第二大死因(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 20, 2012)(註1),而在我國,鑑於近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榮興,社會繁榮富庶,人民物質生活豐裕,然而在精神內涵、心靈充實方面,卻有相形低退的現象。而在多元價值盛行且快速變動社會,極易迷失自我,導致人心疏離、道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