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1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蕙心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紈,細白的生絹。蕙心紈比喻女子芳潔的心地、高雅的品德。《文選.鮑照.蕪城賦》:「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玉貌絳脣。」也作「蕙心蘭」、「蕙蘭心」。
腐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有機的主要成分,是一種抗分解性強的棕色或暗棕色無定形膠體,是動植物殘體(如植物枯枝落葉和動物的排泄物、皮毛和屍體等)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又重新合成的一種有機化合物。
土壤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岩石風化成土壤的過程中,土壤母是指風化不完全或尚未風化的岩石,亦指構成風化土壤的組成岩石。土壤母常指已受化學風化的非固結礦物,或是由已受土壤化育而發育成土體;土壤化育層中的C層,多為受風化不深之土壤母,其土壤物和已發育成的A、B層屬性全然不同。
領導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導特論」係指以描述領導者應具備那些特(trait)或特性(characteristics),才能成為成功領導者的領導學說。此理論著眼於發掘與領導行為有關或者可以解釋領導行為的個人身心特
  有關領導特論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基本觀點:第一種強調一般人格特的研析;第二種注重特中「共同特性」的發現;第三種則著重「屬性」(attributes)的分析。
  早期從事教育行政領導特研究者,多屬一般特的探討,認為領導者是一個具有某些特的實體。例如伊爾斯布里(Willard S. Elsbree)等發現領導者的人格特主要是:勇敢、友善、堅決、機智及自信。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說為以形式與料來說明事物之變化的一種學說。就希臘文字義來探討,而hyle列為指物料(matter),morphe則指形式(form),hylomorphism指主張任何自然事物皆具有形式與料兩種成分的學說。形說乃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所提出,並經由中世紀的經院哲學繼續完成;亞里斯多德及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學派皆持形式與料的說法來解釋事物之變化。所謂的形式是實際存在性(actuality)及活動性(activity)的原理,而料與物是潛能性(potentiality)及被動性(passivity)的原理,所有自然事物由此兩種原理所建構...
非物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物主義又名非物論、精神論(spiritualism),有時也稱為心智論(Mentalism)。非物主義這個名詞主要是由哲學家柏克萊(George Berkeley, 1685~1753)所使用,認為物世界不具實在性,知覺亦非被動的反映物特性。柏克萊反對唯物論的看法,不承認物的獨立性;他主張精神才是實在的、獨立的、自主的,因此不是物存在並形成觀念,而是精神產生意識,物可說是不存在的抽象概念或依附於觀念上。觀念存在於心靈內,並為其所知覺,由此而形成知識。精神的終極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因此柏克萊提出的非物主義,反映了他的神學思想及主觀唯心論(Subjective Ideal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子核中的一種基本粒子。帶正電,量約為電子的一千八百四十倍。任何化學元素的原子序數即為原子核中的子數。
自閉症兒童的身心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閉症兒童的身心特自閉症兒童通常具有下列之身心特:目錄1 一、人際關係的障礙2 二、語言及溝通的障礙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人際關係的障礙1.拒絕被抱,或被告沒有愉快的感覺。2.逃避他人的視線,目光不與人接觸。3.被叫喚絲毫沒有反應,態度冷漠。4.和養育者或家人形同陌路的關係,例如在與父母建立依附關係及與其他家人建立人際關係方面有明顯缺陷。5.脫離人群而有固執傾向。6.與人接觸,只是一種儀式性的反覆動作,並不像正常兒童那樣具有感情,而且也不...
教學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教學主體2 教學性3 教學策略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教學主體依教學主體來分,教學法可分為二大類:1.教師中心型:教師中心型教學法為傳統教學法,包含講演法、複講法、問答法等,通常採用此法是一切教學活動以教師意見為轉移,教師具有權威,學生必須服從。其優點為教室秩序易維持、教材具有系統、可控制教學進度、易傳遞人類文化;缺點為學生興趣、程度、目的及問題不易受到充分、多量之考慮。2.學生中心型:學生中心教學法是進步之教學方式,包含實驗室法、設計法、自選法、討論法、團體法、單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其優點與缺點皆與教師中...
視覺障礙兒童身心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每位視障兒童的個別情況不一,因始即使都屬於視覺障礙的範疇內,但失明的原因、失明的時期、殘餘的視覺功能、是否伴有其他障礙情況等因素,若是僅存的視力功能不佳,大腦對兒時視覺影像的保存能力也較有限,以教育的觀點可視之為先天視障。先天視障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調適功能較佳,但因有限的視覺經驗,會對它的概念發展帶有潛在不利因子;相對來說,五歲後失明的視障兒童,大腦保存視覺影像的能力就優良許多,因此對於概念的發展或文字性的描述較能意會,也有助於新認知概念的獲得,但會因他視覺障礙發生時間越接近青少年或成人期,接受視覺障礙的心理調適期便相對性地延長。目錄1 一、認知發展2 二、動作發展3 關鍵字4 參考...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