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9.6838 ms
共 2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功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勞事業。《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欲顯名號,建功業,不亦難乎?」《文選.干寶.晉紀總論》:「爰及上代,雖不質異時,功業不同,及其安民立政者,其揆一也。」
|
功業彪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勞勛業顯著。如:「他在從政期間,功業彪炳,大公無私,深受人民感念。」
|
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功績。如:「偉業」、「功業」。《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徂。」
|
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業。如:「事功」、「功業」、「功成名就」、「功敗垂成」。
|
老驥伏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驥伏櫪」出自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其中詩句說:「驥老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千里馬雖然老了,伏在馬槽邊,仍然想奔跑千里的路程,來襯托積極於建立功業的人雖然年老,但雄壯豪邁的志向並未消失。後來「老驥伏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雖年老,仍懷雄心壯志。
|
事半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和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加上以王道來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很久沒有出現,以致人民長久處在暴政之中,他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肚子餓的人只求吃飽,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樣。所以齊國若在此時施行仁政,將正應驗孔子說的:「德行流傳的速度,比驛馬傳達命令還快。」而人民心裡喜悅的程度,會就像脫離兩腳被綁住倒掛的困境一樣。這和古時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事半功倍」這句成語就...
|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周(西元前586∼前558),晉襄公之曾孫,孫談之子,即晉悼公。欒書等弒厲公,迎之於周。公立,修功業,施德惠,多次與楚國爭奪鄭,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使魏絳和戎,戎人親附。十四年,使六卿會合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涇至棫林,因將帥不和而退。後晉國復霸。在位十五年卒,諡悼。
(2) 戚:通「慼」,悲哀、憂傷。
(3) 立無跛:站時雙腿並直不偏倚。跛,音ㄅ|ˋ,偏任、偏倚。
(4) 視無還:視時不會左顧右盼。還,音ㄏㄨㄢˊ,反復,指眼珠反復轉動。
(5) 聽無聳:聽時不豎起耳朵。
(6) 言無遠:言談只論切近之事,不騖遠。
(7) 明令德:通曉善良的品德。
(8) 相:音ㄒ|ㄤˋ,輔...
|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
實至名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釋義2 二、出處3 三、例句4 四、相似相反詞4.1 四、1相似詞4.2 四、2相反詞 一、釋義有真才實學的人,不求名而名自至。有了真正的學識、本領或功業,自然就有聲譽。實:實際的成就。至:達到。名:名譽。歸:到來。 二、出處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倫修行,當受當事之知;實至名歸,反作了終身之玷。 三、例句1.王同學被選為全校模範生,當作大家的金字典範,大家都覺得,他 是實至名歸2.他有唱歌的天份又有後天的努力,這次的歌唱大賽得到冠軍實屬實至名歸。 四、相似相反詞 四、1相似詞名符其實、名實相符、名時俱全 四、...
|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重視,不如注意看看東方的情形再說。」但是,隗囂也不是成大事的人,後來馬援便投靠光武帝,立下了不小的功業。隗囂和公孫述先後都被光武帝滅掉了。 解釋 喻識見不廣 詞意 相似詞:鷽鳩笑鵬、夜郎自大相反詞:孤陋寡聞 例句 你竟然不知道如何使用電腦,真是一隻井底之蛙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