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95.1289 ms
共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文經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文經學始傳自漢武帝末,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壁中書,包括〔禮記〕〔孝經〕、〔論語〕等數十篇。當時古文經學家,講〔易〕的有費直,講〔書〕的有孔安國,講〔詩〕的有毛公,講〔左傳〕的有劉歆;又有〔逸禮〕、〔周官〕等書。由於此等經書均以蝌蚪文書寫,所以稱為古文經學。
西漢末,劉歆繼孔安國之後,倡古文經學,而王莽時劉歆為國師,得其倡議,使〔左傳〕、〔毛詩〕、〔周禮〕、〔古文尚書〕,皆立於學官。東漢時賈逵、馬融又加增補,以行於世。 古文經學之興起,起因於當時今文經學以陰陽災異及識語、緯書舛說儒經,學者劉歆、揚雄等乃倡說古文,以抵制今文經學。古文經學不用陰陽、識緯之說,使孔子由... |
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
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
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布機或編織物上的直線,稱為「經」。
連接地球南、北兩極的假想直線。如:「東經」、「西經」。
常常。如:「經常」。
具有典範地位的著作。如:「易經」、「四書五經」。
記載宗教教義的書籍。如:「佛經」、「聖經」、「可蘭經」。
女性月經的簡稱。如:「經期」、「停經」。
從事、謀劃。如:「經商」、「經營」。
歷、過。如:「經過」、「經驗」、「經年累月」、「身經百戰」。
治理、管理。如:「經國大業」、「經世濟民」。
縊死。如:「自經而死」。
人體的脈絡。如:「經脈」、「經絡」、「七經八脈」。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儒家典籍及文字形、音、義方面的著作。如:「經部」、「經、史、子、集」。
|
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且久遠的時代、事物。與「今」相對。如:「古今中外」、「貴古賤今」。
過去的、舊的。如:「古代」、「古蹟」、「古事」、「古人」、「古物」。
質樸、舊而傳統的。如:「古樸」、「人心不古」。
固執守舊,一成不變,不合時代潮流。如:「古板」。
古體詩的簡稱。如:「七古」、「五古」。
姓。
|
古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古的文字。《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
2.漢代經學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書。《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歆親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
3.唐宋文壇上古文運動所主張的先秦兩漢的文體。相對於駢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約選.序〉:「自魏、晉以後,藻繪之文興,至唐韓氏起八代之衰,然後學者以先秦、盛漢辯理論事質而不蕪者為古文。」參見「古文運動」條。
4.泛指文言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若有詩賦古文更好了,容日細細捧讀。」
|
經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儒家經傳的訓詁與闡揚義理的學術。《後漢書.卷五七.劉瑜傳》:「瑜少好經學,尤善圖讖、天文、歷筭之術。」
|
上行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上為之,下效之。」在上位的人怎麼做,下面的人就起而效法。《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中.賈曾傳》:「上行下效,淫俗將成,敗國亂人,實由茲起。」唐.司空圖〈華帥許國公德政碑〉:「既忠既孝,上行下效;靡剛靡柔,惟王之教。」
|
充耳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塞住耳朵,裝著沒聽見。形容故意不理會或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清.李漁《奈何天》第三○齣:「邊陲告急,司轉運者,充耳不聞。」
|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詰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編成《七略》,是我國目錄學的鼻祖。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