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46 ms
共 13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疆界。如:「邊境」、「國境」。《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唐.韓愈〈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誌銘〉:「四境之內,竟歲無一事。」
2.地方、區域。如:「仙境」、「勝境」。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3.情況、光景。如:「順境」、「逆境」、「家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宋.陸游〈懷昔〉詩:「豈知墮老境,槁木蒙霜菅。」
4.程度、地步。如:「學無止境」、「已臻化境」。
|
身臨其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自到達那地方。《三俠五義》第六五回:「及至身臨其境,只落得『原來如此』四個大字。」也作「身當其境」。
|
事過境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過了,環境也已改變。《黃繡球》第三回:「如此歇了好幾日,黃繡球與黃通理事過境遷,已不在心上。」
|
窘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尷尬、難堪的境地。如:「他家因父親失業,生活已陷入窘境。」
|
漸入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環境逐漸好轉或趣味漸濃。參見「漸至佳境」條。《鏡花緣》第三八回:「今日忽然現出『若花』二字,莫非從此漸入佳境。」
|
環境負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要2 理論模型2.1 1. 瞬時調整2.2 2. 漸進調整2.3 3. 波狀調整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概要環境負載力(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指的是某一特定範圍的土地,所能承載、養活的最多生物數目(或說承載量);當一地初有生物出現時,自然環境能提供的大量資源會使某些生物開始大量繁殖,隨著生物數量越多,消耗資然資源的速度也就越快。然而負載力並非單指某一環 |
入境隨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一個地方就順隨當地的風俗習慣行事。如:「各地風土人情不同,入境隨俗才不致引起誤會。」
|
境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疆界。《列子.周穆王》:「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國。」《三國演義》第五二回:「旗開處,推出一輛四輪車,車大斧,厲聲高叫:『反賊安敢侵我境界!』」
2.場所、地方。遼.耶律楚材〈外道李浩和景賢霏字韻予再和呈景賢〉詩:「我愛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西遊記》第二九回:「若再來犯我境界,斷乎不饒!」
3.情況、層次。《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人居世間,總被他顛顛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實,境界偶然。」《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個年、月、日、時,一個是這般境界,一個是那般境界,判然不合。」也作「境地」。
4.詩詞或藝術品所呈現的境域,以及所表現的層次與特質。
|
學無止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學問沒有終止的時候。如:「研究學問愈深入,愈感到自己所知有限,真可謂學無止境。」
|
時過境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流走,境況也隨之改變。如:「這事已時過境遷,不要再翻舊帳增加困擾。」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