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482 ms
共 1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武器名。用來阻擋刀箭、護衛身軀的盾牌。《書經.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韓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2.參見「天干」條。
3.水畔、岸邊。《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唐.杜甫〈有客〉詩:「豈有文章驚海內,謾勞車馬駐江干。」
4.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通「乾」。如:「筍干」、「豆腐干」。
5.成群有關係的人。《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深妒襲人、晴雯一干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一干囚犯,初時見獄中寬縱,已自起心越牢。」
6.姓。如晉代有干寶。
1.冒犯、觸犯。如:「干犯」。《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明.張居正〈請戒諭群臣疏〉:「以朝廷為必可背,以法紀為必可干,則我祖宗憲典甚嚴,朕不敢赦。」
2.求取、營求。《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公羊傳.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去楚,以干闔廬。」
3.強行參預。如:「干涉」、「干預」。《南史.卷二三.列傳.王彧》:「奐子彪凶愚,頗干時政,士人咸切齒。」清.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咸豐季年三奸伏誅》:「三奸盤結,同干大政。」
4.相關、有關聯。如:「相干」。《水滸傳》第五二回:「莊客李大救主,誤打死人,非干我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這不干我伯父事,是伯娘不肯認我,拿了我的合同文書,抵死賴了。」
|
化干戈為玉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戈,兵器,代表戰爭;玉帛,古時諸侯會盟朝聘所攜帶的玉器、絲織品等禮物,做為禮尚往來之用。「化干戈為玉帛」比喻將戰爭轉變為和平。如:「經過別人勸和後,他倆終於化干戈為玉帛,由仇人變為朋友了。」
|
干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武器。《文選.張協.雜詩一○首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
2.比喻兵事、戰亂。《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文選.陸機.辯亡論上》:「齊民免干戈之患,戎馬無晨服之虞。」
|
若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約計算之詞。即多少、幾許的意思。《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或用輕錢,百加若干。」《三國演義》第八八回:「輒具金珠寶貝若干,權為賞軍之資。」
2.複姓。《通志.卷二九.氏族略五》:「若干氏出自代北,以國為氏。」
|
學者魏肯斯等人(Wickens,Borns,&Allen,1963)發現干擾主要來自相似的記憶,認為遺忘產生的原因是由於訊息之間互相干擾,使得訊息無法被個體提取,而非單純地因為時間經過。越是相似的訊息越會引發干擾。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也認為遺忘原因是學得經驗遭受干擾所致。個體在學習時,由於先備知識與...
|
干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干涉、參預、過問。《三國演義》第一一八回:「昔先帝在日,譙周未嘗干預國政。」《文明小史》第一八回:「我的吃烟就是我的自由權,雖父母亦不能干預的。」也作「干與」、「干豫」。
2.牽涉、關係。《朱子全書.卷一.學一.總論為學之方》:「大抵為己之學,於他人無一豪干預。」
|
豪氣干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放的氣概直上雲霄。形容英雄氣概極盛。如:「他一向言出必行,豪氣干雲,所以受到大家的擁戴。」
|
大動干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戈,古代用以作戰的兩種兵器。大動干戈原指雙方交戰激烈,後多用來比喻行事大肆聲張、勞師動眾或大費手腳。如:「這部機器無多大毛病,你卻要拆掉重組,何必如此大動干戈呢?」
|
干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干預。如:「不要干涉他人的私事。」
2.牽連。《水滸傳》第二二回:「他與老漢水米無交,並無干涉。」《紅樓夢》第六六回:「來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誤被情感,今既恥情而覺,與君兩無干涉。」
4.兩列(含)以上的波在相會時疊加,而形成新波形的現象,稱為「干涉」。
|
干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能禦敵而盡保衛責任的人。《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幼學瓊林.卷一.武職類》:「大將曰干城,武士曰武弁。」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