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63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向興趣、心志的趨向。《三國志.卷五七.吳書.駱統傳》:「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晉書.卷四九.阮籍傳》:「梁國張偉志趣不常,自隱於屠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意、意向、抱負。如:「志向」、「立志」、「志願」、「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行動或意志的傾向。如:「志趣」。
道不同,不相為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不同,志趣不合,就無法相互討論或共事。《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西遊記》第二四回:「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
簞食瓢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指顏回生活雖然清苦,卻依舊不改樂道的志趣。後用以比喻安貧樂道。《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子贛傳》:「顏淵簞食瓢飲,在于陋巷。」唐.韓愈〈與李翶書〉:「彼人者,有聖者為之依歸,而又有簞食瓢飲,足以不死,其不憂而樂也。」也作「簞瓢陋巷」。
流言蜚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謠言,挾武庚叛亂,後為周公所平。 「流言」一語亦見於《禮記.儒行》,裡頭描述士人之間的交往,有共同的志趣,相處起來很快樂,即使很久沒有見面,對彼此的信任也不會受到謠言的破壞,這樣才是真正的朋友。此處的「流言」亦是謠言的意思。 「蜚語」則是出自《鶡冠子.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有為的國君,他曾經教導人民胡服騎射,學習胡人的優點,來強大自己的國力。有一次他問龐煥說:「我曾經聽飛語流傳說:『百戰而能得勝,不是最好的;不戰而能得勝,才是最好的。』不知道你有什麼看法呢?」這裡的「飛語」指的是沒有根據的言論,同「蜚語」。後來這兩個典源合成「流言蜚語」,指製造不實的傳言,用來詆毀他人。後泛指謠言。
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似、像。[例]他倆年紀相仿,志趣又相投,難怪會成為好朋友。
分道揚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道而行,形容各走各的路。#語本《魏書.卷一四.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河間公齊》。後用「分道揚鑣」比喻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 △「各奔前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才志、志趣。《論語.先進》:「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宋.陳亮〈與呂伯恭正字書〉:「志同道合,便能引其類。」也作「道合志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