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13.2162 ms
共 4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責罰。如:「獎懲」、「重懲」、「懲治」、「懲戒」。
2.警戒、教訓。《韓非子.難二》:「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為非。」宋.陸游《入蜀記.第一》:「九日,晴而風。舟人懲昨夕狼狽,不敢解舟,日高方行。」
3.戒止。《詩經.小雅.沔水》:「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4.悔恨。《楚辭.屈原.九歌.國殤》:「身首離兮心不懲。」
|
懲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罰。《北史.卷九六.稽胡傳》:「有犯姦者,隨事懲罰。」
|
懲前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以從前的過失為教訓,戒慎不再犯錯。《清史稿.卷一三一.兵志二》:「同治中興以後,疆臣列帥,懲前毖後,漸改練勇巡防之制。」
|
嚴懲不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貸,寬恕。「嚴懲不貸」指嚴厲處罰,絕不寬恕。如:「對於知法犯法的人,理應嚴懲不貸。」
|
小懲大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繫辭下》:「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意謂受到小懲罰,而有大警誡的作用,可免將來再重犯過錯。《魏書.卷九七.島夷桓玄傳》:「猶冀玄當洗濯胸腑,小懲大誡,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割據江湘,擅威荊郢。」也作「小懲大戒」。
|
懲忿窒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損卦.象曰》:「君子以懲忿窒欲。」遏止忿怒,窒塞情慾。《清史稿.卷三七六.辛從益傳》:「陳官俊在學政任,不能遠色避嫌,懲忿窒欲,性行之駁,器識之褊,不宜仍居授讀之任。」
|
懲罰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懲罰通常是指有意地對犯罪或犯過者施以痛苦、折磨或有所損失等措施,以期收到管理或教導的效果;其理論可自懲罰的目的、懲罰的原理及懲罰的規準三方面探討。
1.懲罰的目的 傳統對懲罰目的的說法,是認為懲罰為一種「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如社會學家涂爾幹(E. Durkheim)在[勞動分工](The Division of Labour)一書中,將懲罰視為社會制度維持其道德與社會統整的手段,可促使社會更加鞏固與強化。但是馬克斯主義學派則將懲罰視為一種「意識型態」(ideology),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工具,如傅科(M. Foucault)在[紀律與懲... |
懲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拿以前的過失警戒自己。《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
2.責罰以示警戒。如:「公務員違法、失職時,應受懲戒。」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
|
懲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罰。如:「依法懲處」。《福惠全書.卷一.筮仕部.訪風俗》:「果有實跡,須待其更犯,小則懲處,大則申詳。」
|
規訓與懲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訓與懲罰為傅科的名著,其論點為:傳統帝王透過凌遲罪犯、斬首示眾,以肉體的展示來宣示自身統馭的權威,這種直接曝入施力者與受力者的角色,16世紀進入古典時代,傅柯以兩個歷史事件作為典範,說明規訓手段的方式與樣貌完全不同以往。其一是鼠疫肆虐於歐洲,爲了讓發生鼠疫的地區災情不致繼續擴散,指示每戶人家關緊門戶,閉居自身住所,不可在未經許可下到公共空間溜搭,街道上只有持槍的軍人以及固定時間出來巡察、點名,透過書寫登記,記錄每個居民的存亡交付市長進行重新審核,規訓方式從原來展示威嚇,至現代轉變成用科學知識、科層制度進行各種分配安置,...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