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44.0702 ms
共 4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故更新。《後漢書.卷六一.黃瓊傳》:「覆試之作,將以澄洗清濁,覆實虛濫,不宜改革。」
|
〔派代亞人文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書〕(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代亞人文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是由美國人文主義教育哲學家阿德勒(Mortimer J. Adler)所領導的研究小組(The Paideia Group)在一九八二年所提出的一分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書,中譯又稱之為〔派代亞人文教育改革計畫〕。這本建議報告書可說是一九八○年代的人文主義教育學者對美國基礎學校教育的改革宣言。在此建議報告書發表之後,引起了教育界廣泛的爭辯和迴響,為了回答這些人士所提出的疑難問題,研究小組又於一九八三年發表第二本報告書,名稱為〔「派代亞計畫」的問題及其可行性〕(paideia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在一九八四年又提出〔派代亞課程計畫〕...
|
馬丁.路德的教育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丁.路德的教育改革發生於十六世紀的日爾曼地區。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是日爾曼地區威登堡(Wittenberg)大學的教授,也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由於他主張直接閱讀〔聖經〕以了解教義,因此他親自翻譯德文本的〔新約聖經〕,而每個人都需接受基本的教育就成了必要的事了。可是他所主張的教育,除了有宗教目的,還包括了實用價值(即公民教育)。雖然他想透過教育來達成宗教改革的目的,但仍強調即使不為宗教目的,也仍應辦理教育。他說:「即使沒有靈魂這回事,也沒有天堂和地獄,若純粹只從世俗的事務來考量,仍需要有好的學校來教育我們的子女。如此才會有男人來治理國家,女人來處...
|
[一九八八年教育改革法案](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該法又稱[貝克改革法案],是英國保守黨執政時,為教育科學部國務大臣貝克(Kenneth Baker)在任內提出,國會在一九八八年七月通過的一部教育改革法令。法案內容包括城市技術學院的設立、大學經費補助機構的改組、擴大中小學學生家長的選擇權、引進學生貸款制度、加強學校的地方財務管理,以及國定課程(national curriculum)等。這些改革內容都是保守黨政府自一九七九年長期執政及柴契爾夫人(M. Lady Thatcher)領導下,其教育科學部幕僚的心血結晶。法案內容包括四大部分,二百三十八條條款。第一部分為「學校」,包括課程、入學辦法、經費和教職員、中央直接補助學校和其他等五章;第...
|
課程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改革是指特殊的課程改變,但通常則指更基本及綜合性的改變,如重建學校系統及學校課程修訂等工作。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藉由一種型態的改變、重組或重新安排,以改善課程,使之更好或避免過去的錯誤。課程改革主要是建立在重要價值或方向的改變,通常始於政治系統。
以前課程改革發生在學校體系中零星的事件,如學校行政、教材出版及教學等,且通常是以隱含的方式出現;現在課程改革則為教育與政治的互動,並非純科學的活動,相當具有政治性,其改革過程亦日益複雜。本質上,課程改革並非價值中立或技術性的工作,而是每一個步驟都涉及價值判斷,每一個決策都是意識型態的抉擇,是有意識且有目的的活動。通常新課程系統建立前... |
台灣社會科的課程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的教育界深受此一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的影響,乃於一九九七年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專案小組」目前有許多專家學者、社會人士及教育實務工作者正分工合作推動課程綱要修訂,此一運動又名九年一貫新課程改革。台灣地區的教育改革,最早可追溯到民間對教育改革的推動與努力;第一波教育 |
〔哈比教育改革法案〕(法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哈比教育改革法案〕係指法國教育部長哈比(René Haby)於一九七五年提出的〔初等與中等教育改革法案〕;是繼一九四七年的郎之萬(Paul Langevin)的教育改革後的重要變革。
在初等教育方面的改革,主要在使學制具有彈性,盡量配合個別差異。原先小學為六歲入學,修業五年;哈比的改革是允許五到七歲皆可入學,這是依照學生的智齡來決定。修業年限亦從五年改為六年,照正常情況是從六到十二歲。另一項特色是禁止留級和允許跳級;在改革前仍有百分之二十的六到八歲學生被留級,這可以說是相當大的改變。 在中等教育前段,即相當於我國的國中階段,原先為四年,於十五歲結束,現在則順延... |
蘇格拉底方案(歐盟教育改革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該方案是歐盟於1994年推出的教育方案,主要信念是建立一個知識歐洲(an Europe of knowledge),以及促進終身學習。該方案具體的目標包括:(1)在各教育階段中加強歐洲面向;(2)改進歐洲語言知識;(3)透過教育來增進合作與流動;(4)鼓勵教育創新;(5)增進各階段的教育機會均等。第一期的方案期限從1994年至1999年為止,第二期則從2000年至2006年。該方案目前由《終身學習方案》(Lifelong Learning Programme)所取代,預計執行期限為2007年至2013年。這三個期限強調的重點、參與國家、內容與預算均有差異,詳細參見下表:蘇格拉底計畫可分為三...
馬榕曼(2004)。歐洲聯盟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品質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Wikipedia(2010). Socrates Programme. 2010年9月18日,取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rates_programme |
教育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改革(Education Reform)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未來學者托弗勒(AlvinToffler)發表《大未來》(Power shift )一書,提到我們正處於權力移轉期。就教育而言,大眾化消費時代被忽視的個性化、地方性,多元文化教育逐漸被重視,地方學校自主性日益增高,各種教育政策由下而上,如「學校本位管理」;教師、家長及民間教育團體主動參與教育活動,校園權力重新再分配,學校經營與行政生態迥然不同於昔日。 內容說明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國家最重要的資產,政府除倡導全民終身...
|
十六世紀舊教教育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六世紀舊教的教育改革,是對於新教改革的回應或是奮發圖強反擊的表現。天主教在特倫特的宗教會議(Church Council of Trent, 1545~1563)後,對當時的教會進行徹底的改組,但在十六世紀對教育活動影響較大的只有羅耀拉(Saint Ignatius of Loyola, 1491~1556)在一五三四年創立的耶穌會(The Society of Jesus);其餘如拉沙爾(J.B. de La Salle)領導的基督教兄弟會學校(Institute of the Brothers of the Christian Schools),和法國皇港(Port-Royal)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