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5.56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逢。《三國演義》第七回:「當日正值順風,堅令軍士一齊放箭。」《紅樓夢》第六○回:「正值柳家的帶進他女兒來散悶,在那邊畸角子上一帶地方兒逛了一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面對。《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義縱傳》:「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漢.王充《論衡.實知》:「至漢興,長樂在其東,未央宮在其西,武庫正值其墓,竟如所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值。如:「正當其時」。
錦上添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且圖錦上添花」這樣的句子,以「錦」比喻新落成的菴,以「花」比喻自己的頌詞,「花」固然是美的,但真正值得稱頌的是菴本身的完美,作此頌詞不過是使好上加好。「錦上添花 」就是用來比喻美上加美,喜上加喜。在後起的章回小說中,這個成語常常被使用,如《水滸傳》第一九回描述晁蓋、吳用投奔梁山時的情形,其中提到林沖的一段話:「今日山寨,天幸得眾多豪傑到此,相扶相助,似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也是說各方人才加入梁山,好像在錦上添花一樣,真是喜上加喜,好上加好。
驚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地球運行至春分點前十五度,或冬至點後七十五度,落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舊稱為「啟蟄」。
走馬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詩人孟郊參加科舉考試,曾經兩次落第不中,後來終於在四十六歲時高中進士。放榜之時正值春天,這時首都長安花團錦簇,人人都上街欣賞怡人的景致。孟郊也騎著快馬、迎著春風,得意地四處遊覽,一天就看遍了長安的花景。中第加上春天的到來,使得孟郊在按捺不住內心喜悅之下,著手寫了這首絕句,記錄自己的心情。詩裡說到自己一掃過去的鬱結心情,如今志得意滿,真是自由暢快、無拘無束。後來「走馬看花」這個成語就從孟郊的這首詩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抱負實現或遊賞時得意愉快的心情。 + 清朝人吳喬寫了一本名為《圍爐詩話》的書,闡述自己對歷代詩作的看法。他認為:唐詩情意深遠、詞語委婉,所以會有即使品味許久,也無法了解其真正義含的...
耳目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目一新」原作「耳目更新」。據《魏書.卷一六.道武七王列傳.河南王曜》記載,元鑒擔任齊州刺史時,正值朝廷厲行革新改變初期,各種法制才開始施行。元鑒遵循高祖的旨意,並兼採齊地舊有的習俗,使法則制度規範清楚,且合於禮法。高祖欣賞元鑒的作法,對身邊的侍臣說:「每州的刺史都能像元鑒這麼做,改變舊風俗有什麼難的?」於是下詔書褒揚讚美元鑒,並且將元鑒的作法頒布天下。齊地的人都愛談論此事,都說所見所聞都變得新奇、清新。後來「耳目一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所見所聞都有一種新奇、清新的感覺。如唐代白居易〈修香山寺記〉中「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句,是說因為重修香山寺,使得香山寺的景象看起來耳目一新...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無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文明小史》第九回:「不料是日正值本府設局開捐,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也作「人不聊生」。
戶限為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王韜《淞濱瑣話.卷三.嚴壽珠》:「是年正值秋試,大江南北,名流咸集,來訪者,幾於戶限為穿,壽珠厭其囂,徙居莫愁湖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