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65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灰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燃燒後所剩下的粉屑。《文選.曹冏.六代論》:「宗廟焚為灰燼,宮室變為蓁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燃燒後所剩下的粉屑。如:「炭灰」、「爐灰」、「煙灰」、「煤灰」。
比喻絕望、意志消沉。如:「灰心」、「心灰意冷」。
塵土。如:「灰塵」、「桌子上蒙了一層厚厚的灰。」
淺黑色。如:「灰鼠」、「灰色的衣服」。
石灰:石灰石燒煉而成。呈白色塊狀,可作為肥皂原料的稱為「生石灰」。熟石灰由生石灰加水化合而成,白色粉末,可消毒及製造漂白粉、水泥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燃燒後剩餘的東西。如:「餘燼」。《文選.曹冏.六代論》:「宗廟焚為灰燼,宮室變為蓁藪。」宋.陸游〈秋夜〉詩:「倦叟投床早,昏燈落燼頻。」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體寂靜如枯槁的木頭,沒有生氣,精神凝聚猶如冷卻的灰燼,不能重新起火。形容人清虛寂靜,對外物無動於衷。語本《莊子.齊物論》。後用「槁木死灰」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草葉茂盛的樣子。《說文解字.艸部》:「蓁,艸盛貌。」《文選.曹冏.六代論》:「宗廟焚為灰燼,宮室變蓁藪。」
付之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來。等到戍守邊疆的兵卒們一起義,函谷關被攻陷,項羽一來,放了一把大火,可憐這富麗的阿房宮就這樣化為灰燼了。所以後來指東西讓一把大火給燒光了,就叫作「付之一炬」。
急流勇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時,有一位修道之人陳希夷。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錢若水的讀書人,覺得他仙風道骨,很適合出家修行,但不能決定是否要收為弟子,於是約他第二天再到華山來,請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錢若水依約前往,那位老僧仔細端詳他後,靜默不語,過一陣子,才用灰燼在地上寫下「做不得」三個字,然後緩緩說出一句話:「他是個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老僧既然這麼說了,陳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頭。不久之後,錢若水科舉高中,做到樞密院副使,一路平步青雲,仕途順遂。但他卻在四十歲時就辭官歸隱,應驗了當年老僧的話。後來「急流勇退」被用來比喻人於得意順遂時,及時隱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灰、灰燼。《戰國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新唐書.卷八三.懿宗八女傳》:「咸通十年薨。……又許百官祭以金貝、寓車、廞服,火之,民爭取煨以汰寶。」
死灰復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已經熄滅的灰燼,又重新燃燒起來。如:「在郊外烤肉後,要確實將火苗熄滅,以免死灰復燃,引發火災。」
付諸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來。等到戍守邊疆的兵卒們一起義,函谷關被攻陷,項羽一來,放了一把大火,可憐這富麗的阿房宮就這樣化為灰燼了。所以後來指東西讓一把大火給燒光了,就叫作「付之一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