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94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計謀、計劃。如:「謀」、「方」、「戰」、「策」。
2.概要、重點。如:「要」、「史」。《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也。」
3.姓。如三國時吳國有統。
1.經營、治理。《左傳.昭公七年》:「天子經,諸侯正封,古之制也。」
2.奪取、攻占。《淮南子.兵》:「攻城地,莫不降下。」
3.省去、簡化。如:「省」、「忽」。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今之所撰,又以諸。」
簡要的。如:「表」、「圖」。《荀子.非相》:「傳者久則論,近則論詳。」
大致、稍微。如:「約估計」、「有所聞」、「知一二」。《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書不能悉意,陳固陋。」
教學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策(Instructional Strategies)目錄1 定義2 直接教學策(註1)2.1 1. 講述教學2.2 2. 示範教學2.3 3. 作業活動3 間接教學策(註1)3.1 1. 運用前導組織策4 2. 應用歸納和演繹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知道、了解。《紅樓夢》第四八回:「黛玉笑道:『共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盡讀了。』黛玉道:『可領了些滋味沒有?』」
2.品味、欣賞。宋.陸游〈弋陽縣驛〉詩:「喚船野渡逢迎雪,攜酒溪頭領梅。」《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什麼淺草公園、吉野公園,饒源生也都領一二。」
勝一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兩相比較,其中一方稍微高明一些。如:「他的球藝,比我勝一籌。」也作「高一籌」、「稍勝一籌」。
文韜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韜、武指古代的六韜、三二種兵書。文韜武指用兵的策。元.李文蔚《蔣神靈應.楔子》:「威鎮家邦四海清,文韜武顯英雄。」《水滸傳》第四七回:「你便有文韜武,怎逃出地網天羅?」也作「文韜武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疏忽、不注意。《書經.周官》「怠忽荒政」句下漢.孔安國.傳:「怠惰忽必亂其政。」《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朝廷忽,不輒督責,遂至延曼連州。」
後設認知策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人在思考時,能意識到思考過程,稱之為後設認知(或譯統合認知)。有聲思考(thinking aloud)即為其中一例。研究顯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善用「出聲輔助」(subvocalize)的策,亦即他們時常和自己交談。「出聲輔助法」包括:經常重述情境、重檢進展,並評估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確。
  學習中有意識地執行便是後設認知策的精髓。下列的步驟可作為說明。首先問題解決者很有系統的重述問題,並且注意可能發展的趨勢或方向。然後,發展計畫來測試一套模式。接著,執行計畫,並時時監測,以確定所使用的策是有效的、合適的。最後,評估解答的思考乃是正確的。這時要特別對學生強調的是,出現一個以上...
記憶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憶策是指學習者為了加強記憶,運用自己對記憶歷程及方法的知識,操作這些歷程及方法,以提高將來對已有知識提取運用的能力。記憶策大致分為下列三大類:
  1.複誦策(rehearsal strategies):複誦策是指學習者將接收進來的訊息一而再的重複練習,以免訊息消失的策,是最基本的記憶策
  2.精緻化策(elaborational strategies):精緻化策是指學習者將已習得的訊息以可能的方法運用在新的學習上,使新的學習與舊的學習產生最適當、精確、有意義的聯結,也使學習者在必須提取新的學習時有較多的線索可以順利提取。其策有心像法、位置記憶法...
認知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策(cognitive strategy)經由認知歷程從式學習活動時,無論所學習的是知識技能或是人際關係,都需要個人在心理上運用他以前學得的知識經驗,憑記憶去辨別、選擇、思維、分析、歸納,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像此種由個人自主控制其內在心理活動歷程從而獲得新知識的一切方法,稱為認知策。基於此義可知,在學校認之教學時教導學生學習認知策,是極為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教學生學習...
後設認知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設認知策是一種系統的訓練計畫或方法。學生要獲得有效的學習,便必須了解所要學習的材料、自己的能力及特質、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適當的使用時間和使用的原因及使用效果。後設認知策便是依這些條件和知識而做的計畫。
  採用後設認知策時,一方面要提供學生有關後設認知的知識,一方面要訓練學生知道如何調整學習歷程,增加學習效果。
  著名的後設認知策研究包括傅來福(J.H. Flavell)、布朗(A.L. Brown)、司騰柏格(R.J. Sternberg)等人的研究。以下逐一說明:
  1.傅來福的研究指出:後設認知策強調訓練學生自我覺知和對自我學習歷程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