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繭抽絲的端頭。如:「絲」。《文選.張衡.南都賦》:「白鶴飛兮繭曳。」
2.事物的開端。如:「千頭萬」、「端」。唐.韓愈〈進學解〉:「尋墜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
3.次序。如:「一切就」。《莊子.山木》:「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
4.心念、心境。如:「情」、「愁」。南朝宋.謝靈運〈長歌行〉:「覽物起悲,顧已識憂端。」
5.事業。如:「業」。唐.沈迴〈武侯廟碑銘〉:「先主纘,天下三分。」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七下.滇遊日記七》:「眾大之中,以小者為主,所以黃峰為木氏開千代之也。」
千頭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事情繁多,頭紛亂。宋.葛長庚〈永遇樂.銀月淒涼〉詞:「尋思往事,千頭萬,回首誚如夢裡。」《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一時左思右想,千頭萬,倒大大的為起難來。」也作「千端萬」。
洪水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洪水法是行為治療學派的一種技巧,其過程是將焦慮、恐懼或不愉快刺激,經由刻意安排,透過想像或實際體驗,漸進式的使當事人重複或暴露在逐漸升高的制約刺激下,其目的是使當事人增高焦慮的情境,進而促使其降低焦慮的程度。這與內爆法相似,同屬系統減敏法的一種變形,其中差別主要在於系統減敏法在不愉快刺激出現的同時,伴隨有身心放鬆的情境。
  情洪水法被認為是以古典制約反應的消弱作用(extinction)為基礎,對引發焦慮的線索予以削弱。洪水法與內爆法的不同在於:
  1.刺激情境不同:內爆法僅止於內在心中的想像,而洪水法除了上述之外,也可能實際呈現外界真實的刺激。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繁複的思慮、情。南朝梁.柳惲〈擣衣〉詩:「孤衾引思,獨枕愴憂端。」唐.陸龜蒙〈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詩:「江湖思縈,謳啞搖舴艋。」
2.思路。《晉書.卷五五.夏侯湛等傳》史臣曰:「安仁思雲騫,詞鋒景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且才分不同,思各異,或製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纏綿的情意。南朝梁.江淹〈泣賦〉:「直視百里,處處秋煙;闃寂以思,情留連。」唐.韓偓〈青春〉詩:「光陰負我難相遇,情牽人不自由。」
2.心情。唐.韓偓〈春閨詩〉二首之一:「醒來情惡,簾外正黃昏。」宋.丘崇〈洞仙歌.豐肌膩體〉詞:「鎮獨立黃昏怯輕寒,這情,年年共花憔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端、線索。《紅樓夢》第一三回:「太太只管請回去。我須得先理出一個頭來,纔回去得呢。」
2.條理,事物的先後次序。《福惠全書.筮仕部.卷一.查全書》:「庶知其頭,以便預為籌畫。」
3.比喻意、心。宋.黃庭堅〈次韻王稚川客舍〉詩:「身如病鶴翅翎短,心似亂絲頭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愁的情。唐.杜甫〈客舊館〉詩:「無由出江漢,愁日冥冥。」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斂雙眉不堪妝畫,有甚事愁交加。」
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的英文Emotion源自於拉丁文的Emovere,其中「E」有「出去」的意思,而「movere」則有「移動」、「激動」或「刺激」之意。一般人在使用「情」一詞時,雖然可能有不同定義,但應該都同意「情」指快樂、哀傷、憤怒、恐懼、愛與恨等個人的意識經驗或感受。
  情心理學主要在探討情的內涵與特性、情發生的因素與過程、情的表現方式與情行為的評量。綜合現有心理學相關的研究與理論,情的內涵至少包括與情有關的生理反應、知性評估、臉部表情與行為表現。就情的生理反應而言,當強烈的情(如憤怒或恐懼)發生時,一般人都會有心跳與呼吸加快、血壓上升、口乾舌燥、流汗等經驗,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的情。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三:「欲輕腸斷聲,心亂已久。」《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朕心不寧,教汝等且退,何故又來?」
理性情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性情治療是人格理論及心理治療方法的一種,為艾里斯(Albert Ellis)於一九五五年所創。
  艾氏基本假設是:引起人們情困擾及行為失常的原因,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人們的非理性信念。它屬於認知行為理論,強調認知在問題行為及情困擾形成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地位。
  理性情治療簡稱理情治療(RET),也稱為ABC理論,A代表引發性事件,B代表個人的理性信念系統,C代表結果。艾里斯認為同樣一個事件(A),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往往所造成的結果(C)不盡相同,原因是每個人對事件的定義、解釋不同(B),若人們對事件的解釋是合理、切合實際的,則事情的結果也會合理;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