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詞句     
瀏覽人次:1004 收藏人次:0
文詞和句子。如:「這篇文章的詞句很生動。」
    
瀏覽人次:12987 收藏人次:4414347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詞組成,含有主語、述語而能表達完整意思的稱為「句」。如:「造句」、「句子」、「句型」、「詩句」、「語句」。
句讀:文章休止和停頓的地方。文中語意完足的稱為「句」,語意未完而可稍作停頓的稱為「讀」。
量詞。用於計算言語的單位。如:「三句話不離本行。」
姓。
譯音用字。如:「高句麗」。
    
瀏覽人次:12375 收藏人次:4902055
語言表義的基本單位。如:「名詞」、「形容詞」、「單音詞」、「合成詞」。
有組織的或片段的語言文字。如:「歌詞」、「文詞」、「演說詞」。
一種格律文學。興起於唐代,在宋代最為興盛。由古之樂府演變而來,其後又遞變而為曲。句法多長短不一。或稱為「詩餘」、「長短句」。
    
瀏覽人次:34337 收藏人次:1571206
2.不顯明。如:「隱晦」、「詞句晦澀」。《鏡花緣》第八○回:「妹子以為此謎做的過晦,即使姊姊精於歧黃,也恐難猜。」
按部就班     
瀏覽人次:32274 收藏人次:3162875
原指巡查所轄的部屬,歸入所屬的班列。語本《文選.陸機.文賦》:「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後引申指作文章時,依照文義、安排章節,並將確切的詞句放在適當位置;亦可指做事依照一定的層次、條理。《歧路燈》第九九回:「我一發勞動小相公大筆,寫個書名簽兒,按部就班,以便觀書者指名以求,售書者認簽而給。」《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他那個兒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正用不著到那等地方去名外圖利。」
    
瀏覽人次:31048 收藏人次:1835450
2.戲曲詞句所押的韻。[例]合轍押韻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27936 收藏人次:3187016
1.在詞句上斟酌推敲。元.喬吉〈小桃紅.瓠犀微露玉參差〉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好詞,好詞。關情之處,令人淚落,真一時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節,正須好詞,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轉來,為大晟樂正,供應詞章。」也作「咬言咂字兒」、「咬文咂字兒」。
畫龍點睛     
瀏覽人次:25856 收藏人次:1473271
畫龍點睛目錄1 1.釋義2 2.出處3 3.用法4 4.相似詞5 5.相反詞6 6.例句 1.釋義把龍畫好後再點上眼睛,使之傳神。 2.出處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載:梁代畫家張僧繇在佛寺牆上畫了四條龍,有兩條點上眼睛之後即騰飛上空。 3.用法比喻在詩文中用一二精闢的詞句點明要旨,使全篇生動傳神。 4.相似詞傳神之筆 5.相反詞畫蛇添足 6.例句這篇散文寫景狀物,栩栩如生,而末了兩句則畫龍點睛,道出了本文的主題。
日薄西山     
瀏覽人次:23866 收藏人次:1319562
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但最後為何又走上絕路呢?揚雄在句子裡用太陽西沉來比喻生命即將到盡頭,後來「日薄西山」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人已近老,生命將盡;或事物接近衰亡。
跌宕     
瀏覽人次:21728 收藏人次:1842122
形容詞句運用的變化起伏或語言音調的抑揚頓挫。[例]跌宕起伏、跌宕多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