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6.68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論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議論、述作。《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其後百有餘年,而孔子論述六藝。」宋.歐陽修〈讀書〉詩:「平生頗論述,詮次加點竄。」
論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述題(essay question)是指要求學生用文字論述方式回答的題目。論述題可按題意的限制與否分為兩類:一類限制反應類(restricted response question),要求學生所限制的範圍內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類為申論題(extended response question),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讓他按題目的主旨自由發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說明、記錄。[例]口述、描述、論述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現,忽視了社會理想對人的積極性的作用。• 把人的需要看作是自然稟賦的。• 對潛意識探討的匱乏使這種論述顯得不甚完整。
心猿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同契》是一本將《周易》易理、「黃老」、「爐火」三者道理參合為一的煉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稱為《周易參同契》,托言《易經》中的卦象,結合黃老學說,以闡明煉丹(即爐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統論述煉丹的書籍。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說明內在心性修養的方法。心思必須無所雜念,無所為,才能達到氣和的境界,在動靜之間也要常保平衡,時時調息,於日常生活之中無所間斷。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像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就會讓神氣散亂,如此一來,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後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以訛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訛傳訛」原作「訛以傳訛」。「訛」是錯誤的意思。「以訛傳訛」就是指將本來就不正確的訊息或東西,沒有加以辨正清楚,又一再地傳揚出去,以致離真相越來越遠。宋代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一文,論述書法名品〈蘭亭集序〉的版本源流,其中便有「訛以傳訛」一語。據王氏的說法,〈蘭亭集序〉為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柔媚勁健,盡善盡美,為書法名品。其真蹟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智永再傳於弟子辨才,為唐太宗用計取得。太宗得此真蹟後,唐初多位書法名家曾加以臨摹,其中以歐陽詢的最為逼真,被鐫刻於石碑上。太宗死後,王羲之的真蹟殉葬昭陵,歐陽詢的摹本石碑則為契丹人所得,流落於定武。由於真蹟已不可得,故當時自以定武本最為珍貴。...
鏡花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鳩摩羅什與慧遠的問答錄,又稱《大乘大義章》、《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書中闡明了大乘佛教的教義,並反覆論述有關法身的問題。佛家把地、水、火、風四種元素形成之物稱為「色」,非此四大元素所形成之物則稱為「非色」。凡色,至少具有色、香、味、觸四種感覺之一,例如水有色、味、觸,風則只有觸。若是非色之物,就像鏡中的影像,水中的月亮,看來好像有實體,其實觸摸不著,只是個幻象。後來「鏡花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虛幻不實在。
虛懷若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篇,故《老子》又稱為《道德經》,全書僅五千多字,但內容廣泛,由養生修身,乃至治國用兵,均有極為精闢的論述。在《老子》第一五章中,老子形容古代的有道之士,高深得令人無法完全理解,如果想要勉強來描述,可以說他謹慎小心得像要渡過冬天的河水,警覺戒備得像要防守四鄰的窺伺,拘謹恭敬得像個賓客,和藹可親得像冰塊融解,敦厚質樸得像塊未經雕琢的素材,渾然融合得就像激濁的江水,心胸開闊得像空曠的山谷。像這樣的人,不會驕傲自滿,所以才能夠去除舊有的弊端,不斷地更新進步。典源又見《老子》第四一章。「上德若谷」是表述不同等級的人聽到了同樣高深的道理,會有不同的反應。修養最高深的人會去努力實踐,修養中等的人半信半疑,修...
沉魚落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齊物論》主旨在論述常人判別事物的準則不一樣,他則主張一切人與物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都是等齊的。莊周藉著王倪之口說:「毛嬙和麗姬是人們公認的美女,但是魚見到她們趕緊潛入水底,鳥見了她們立刻向高空飛去,麋和鹿見到她們則飛快跑走。」因為魚、鳥、麋、鹿四種動物不辨美醜,即使見到美麗的女子也如同見到其他人般趕緊逃離,藉此傳達世間無絕對的是非美醜的觀念。「沉魚落雁」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語意沿用魚、鳥因見毛嬙、麗姬等絕色美女而驚畏躲避,借此來讚美女子的容貌美麗出眾。宋朝無名氏《錯立身》第二齣:「看了這婦人,有如三十三天天上女,七十二洞洞中仙,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即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