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73.66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鑽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澈底深入研究。南朝陳.江總〈借劉太常說文〉詩:「三寫遍鑽研,六書多補益。」也作「研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深入研究。如:「鑽研」。《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深入探究。[例]研究、鑽研、研讀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對《易經》這本古書很有興趣,它是一本深奧難懂的書,孔子一次一次地反覆研讀,直到讀懂為止。《史記》記載這件事是,用「韋編三絕」來形容孔子的用功程度。「韋」是熟牛皮。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
焚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沈鯨《雙珠記》第二齣:「小生姓王,名楫,字濟川,涿鹿鄙夫。雕蟲小技,焚膏繼晷,費終歲之鑽研。」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後多指學習或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這人小的時候,諸事顢顢頇頇,不求甚解。」
道聽塗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定很多謬誤,不能輕易相信,更不能當成是真的,逕向他人轉述,如果這樣去做,便是自己毀棄自己的德行。後來「道聽塗說」演變為成語,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程門立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遊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尊師重道。 相反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從事、鑽研。如:「他專攻應用數學。」《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苦心孤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盡心鑽研,達到他人無法並駕齊驅的境地。[例]他孜孜好學,其苦心孤詣,令我難望其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