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16340 收藏人次:2044327
1.地下坑穴,泛指害人的陰謀。如:「阱」。《韓非子.六反》:「犯而誅之,是為民設也。」
2.缺點、過失。如:「缺」。《國語.魯語下》:「齊閭丘來盟,子服景伯戒宰人曰:『而入於恭。』」三國吳.韋昭.注:「,猶過失也。」
1.沒入、沉入。如:「沉」、「越越深」、「入泥中」。唐.李洞〈題竹溪禪院〉詩:「風搖缾影碎,沙履痕端。」
2.設計害人。如:「誣」、「構」、「害」。《史記.卷一一二.酷吏傳.張湯傳》:「然謀湯罪者,三長史也。」《三國演義》第一回:「遂於他事邕於罪。」
3.攻占、被攻占。如:「攻」、「失」、「淪」。唐.元結〈大唐中興頌.序〉:「天寶十四載,安祿山洛陽。」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及城,賊縛廵等數十人坐。」
衝鋒     
瀏覽人次:8113 收藏人次:696615
深入敵方陣地向敵人攻擊。形容作戰英勇。《周書.卷一五.李弼傳》:「衝鋒陣,隱身鞍甲之中。敵人見之,皆曰:『避此小兒。』」《明史.卷二六一.盧象昇傳》:「象昇自將馬步軍列營都城之外,衝鋒陣,軍律甚整。」也作「衝堅陣」。
    
瀏覽人次:5760 收藏人次:1016933
1.為捉捕野獸而掘的深坑。《淮南子.兵略》:「虎豹不動,不入阱。」
2.害人的計謀。《禮記.中庸》:「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夫縣法以誘民,使入阱,孰積於此!」
    
瀏覽人次:5387 收藏人次:395394
1.喪失疆土。《南史.卷四.齊高帝本紀》:「而世故相仍,師出已老,角城高壘,指日淪。」唐.元結〈請收養孤弱狀〉:「如前小兒等無父母者,鄉國淪,親戚俱亡,誰家可歸。」
2.身世的淪落。唐.柳宗元〈與蕭翰林俛書〉:「今天子興教化、定邪正,海內皆欣欣怡愉,而僕與四五子者,獨淪如此。」
    
瀏覽人次:3473 收藏人次:547658
不圓滿、不完備的地方。
之死地而後生     
瀏覽人次:3243 收藏人次:0
語本《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之死地然後生。」形容置身於無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兵法不曰:『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也作「置之死地而後生」。
    
瀏覽人次:3146 收藏人次:123871
捏造事實,人於罪。《晉書.卷四○.賈充傳》:「及遷侍中,專掌禁內,遂與后成謀,誣太子。」
    
瀏覽人次:2704 收藏人次:1249385
進入某一種境況中。如:「入絕境」、「入沉思」。
    
瀏覽人次:2446 收藏人次:131585
設計人於罪。如:「他會有這樣的下場,一定是遭人構。」
    
瀏覽人次:2432 收藏人次:522747
以言語、計謀使人受害。《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陳留老父傳》:「今宦豎日亂,害忠良,賢人君子其去朝乎?」《三國演義》第一○五回:「今見儀總兵,心中不服,故燒棧道,斷其歸路,又誣奏而圖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