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54.63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運動。如:「他每天早晨到公園裡活動活動筋骨。」
2.為某種目的而採取的行動。如:「聯誼活動」、「親子活動」。
3.動搖、不穩固。《紅樓夢》第六回:「聽此一話,心下便有些活動起來。」《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他道:『不中了!右邊兒的槽牙活動了一個了!』」
4.可拆卸、組裝、移動的。如:「活動房屋」、「活動看板」。
5.靈活、不死板。《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人也不回話,照面一拳,劉官人側身躲過,便起身與這人相持。那人見劉官人手腳活動,便拔步出房。」《喻世明言.卷三.新橋市韓五賣春情》:「他是個聰明俊俏的人,幹事活動,又不是一個木頭的老實。」
6.經濟寬裕。《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義結黃貞女》:「這幾年勤苦營運,手中頗頗活動,比前不同。」《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自此之後,施復每年養蠶,大有利息,漸漸活動。」
7.指鑽營、關說或行賄。《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若留得我一兩件首飾在,今日也還好活動。」
8.交往。舊時指發生不正當的性關係。《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那楊氏年三十六歲,貌頗不醜,也肯與人活動。只為老公利害,只好背地裡偶一為之,卻不敢明當做事。」
學生自治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目的3 組織3.1 1.自治組織3.2 2.活動組織4 種類5 實施原則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定義係指由學生組成自治組織,在學校人員指導下,從事自我管理與發展活動。學生自治活動是透過自我管理以進行學習的一種過程。 目的學生自治活動的實施,可以達到下列四項主要目的:1.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
聯課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功能或目的3 種類4 實施原則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定義舊稱課外活動(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extraclass activities, or out-of-class activities),意即正課以外或教室以外的活動。因過去這些活動多未列入課程表內,故稱為課外的
活動分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活動分析(activity analysis)1.1 內容1.2 人類經驗分析1.3 特殊活動或特殊工作的分析1.4 課程目標的獲得1.5 總述1.6 參考文獻 活動分析(activity analysis) 內容是巴比特用以設計課程的方法。此分析方法,以生產為譬喻,以社會為導向。課程的目標在使學生能有效履行人生
角落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落教學又稱為學習區教學,主要是強調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的本位教學;幼教老師的角色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也是活動進行時的觀察者與輔導者。一般教室的規劃包括屬於靜態活動的圖書區、美術區、積木區等級動態活動的烹飪區、益智區、娃娃區、音樂曲、科學區等,每個學習區必須具備能提供活動所需的材料與工具,並依照幼兒的興...
自強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強自身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的團隊活動。一般分為動態與靜態。動態活動如健行、旅遊、戰鬥營;靜態活動如書法、電腦等研習營。國內最常見的主辦單位為救國團,每年寒暑假都舉辦類似的活動,學員為高中高職以上之在學學生,以及三十歲以下的社會青年。
活動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動課程(activity curriculum)活動課程與分科課程相對,它是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線,以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為基礎,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一系列活動而實施的課程;他也常常被稱之為「兒童中心課程」、「經驗課程」。一般而言,活動課程起源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美的「新教育運動」和「進步教育運動...
輔導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導活動」是中小學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有關輔導課程的名稱。通常「輔導工作」一語指的是學校所實施的輔導之總稱,「輔導活動」則範圍較小,僅指課程標準所訂的每週一小時的輔導教學活動。目前僅國民中小學課程有此安排。
  民國五十七年(1968)一月一日教育部頒布[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新設「指導活動」一科。施行三年之後,自民國六十一年十月十日,修訂為[國民中學課程標準],仍維持 「指導活動」科目。此後陸續訂頒[國民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國民小學課程標準]、[高級中學法與規程],將「指導活動」改稱「輔導活動」,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公布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也改稱「輔導活動」,每週排課一節。民...
活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動理論與撤退理論兩者是相對立的,由哈維赫斯(Havighurst, 1963)及其同儕提出,他們認為老年人會持續中年時期的生活型態,並否認已老的事實,故不主張減少活動、興趣及參與,建議在面對老化的過程中,個體應當持續活動,包括體力、心理及社會的活動
  活動理論主張老年人可從活動的生命中,去接受其撤退的角色。除了生物和健康方面的改變外,老年人與中年人一樣有心理的和社會的需求,就此論點,社會互動的減少顯示老年人社會撤退的結果。對老年人而言,保留活動及避免社交範圍的縮減是適宜的老化過程。活動理論主張老年人應盡可能的維持中年時期的活動,並且尋找這些活動的替代品,包括退休後工作的替代...
早期介入-活動本位介入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動本位介入法在近年來受到了早期療育界的重視,也被認為是對身心障礙者、發展遲緩或者是高危險群幼兒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這樣的介入法,在英、美的學前融合教育當中逐漸被廣為應用。註3因此將早期介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作為身心障礙幼兒教育之一,可以使身心障礙的學齡前兒童透過適當的教育與醫療介入,減輕或改善其障礙程度,進而增進其適應能力和學習準備度,降低入學後可能遇到的困難,激發其潛能。活動本位介入法乃強調利用兒童與社會及物理環境的日常互動來發展功能性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