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梏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代時,套在罪犯手上以限制其行動的木製手銬。
    【例】桎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一種古代的刑具。套在人犯的手上限制其行動。《說文解字.木部》:「梏,手械也。」如:「桎梏」。清.徐珂《清稗類鈔.武略類.轉菴和尚說韓大任就撫》:「置之獄,乃夜毀梏踰垣出,亡走滇南。」
[動]
套上、銬住、拘禁。《左傳.襄公六年》:「子蕩怒,以弓梏華弱于朝。」晉.杜預.注:「張弓以貫其頸,若械之在手,故曰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