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經課試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五經課試法」是三國時期魏文帝所訂之太學的分年考試辦法。〔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載,黃初五年(224)魏設置太學,制定五經課試法。規定:初入太學者稱門人,修業兩年後,參加考試,能通一經的升為弟子,不及格者退學;弟子修業兩年後,參加第二次考試,能通二經者升為文學掌故;又修業三年,如考試通過三經而成績優異者,選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修業二年,參加考試通四經之優秀者,選為郎中;郎中再修業二年,能通五經者,擇優依專長任官。弟子以上各級考試不合格者,一律留原級重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經課試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