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戒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sān ji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jiè
解釋:
1.戒色、戒鬥、戒得。《論語.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漢.蔡邕〈太尉楊秉碑〉:「昔仲尼垂三戒,而公克焉。」
2.不妄出入、不妄語言、不妄憂慮。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二○.雜識》:「齊齋倪公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語言、不妄憂慮。」
3.文章名。唐.柳宗元撰。分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部分,以寓言隱寓鑒戒之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三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詞條 君子三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