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三戒 - 教育百科
君 | |
子 | |
三 | |
戒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方永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君子三戒」語出〔論語‧季氏篇〕;原文為「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對「君子」與「小人」的分別,並不重在客觀的階級地位,而是重在德性修養的有無上。觀諸孔子對於「君子」與「小人」在〔論語〕中所作的多次對比,可以發現「君子」的「德性生命」與「小人」的「氣質生命」事實上是同一主體生命的兩種狀態;兩者之間為何會有高下存在,主要關鍵乃在於君子具有仁心的自覺與主動的修養。孔子在此說明了作為一個君子在生命中各階段所應戒慎的修養工夫。 「血氣」是人生來就具有的生理特質,君子之所以與小人有重大的區別,就在於君子可以避免意氣用事。以孟子的話來說,就是「持志」,以理性來統御衝動。在少年時,由於血氣未定,當戒好色;壯年時,由於血氣正剛,當戒好鬥;於年老時,由於血氣已衰,當戒在貪得。以現代心理學的術語來說,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其發展的危機存在,因此在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的任務,便是自己應該注意避免不當的趨向,維持適當的行為表現。 當然,「君子三戒」中所要「戒」的色、鬥、貪,事實上是每個人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必須注意避免的,不僅限在某個階段,不過在某一個階段要特別注意。從孔子對於「三戒」的說明,也可以了解到,自我修養或自我教育是一個終身的歷程,絕不容隨時鬆懈。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君子三戒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