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撲撲簌簌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pū pū sù s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ū pū sù sù
解釋:
1.擬聲詞。形容風聲。元.白樸《梧桐雨》第一折:「悄悄蹙蹙款把紗窗映,撲撲簌簌風颭珠簾影。」
2.物體輕輕的,不斷的落下來。多用來形容流淚急而且多的樣子。《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落葉辭柯,近睹得撲撲簌簌。」《九宮正始.商調.過曲.山坡羊》:「傷嗟!撲撲簌簌淚似麻,冤家多敢將人定害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撲撲簌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