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南臺灣大山蝸牛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南臺灣大山蝸牛
英文名: Cyclophorus moellendorffi
描述:
殼形 : 鐘狀圓錐形殼寬 : 約21-23mm殼高 : 約17-20mm螺層數 : 約4-5 層殼中型、右旋,螺層呈管狀螺旋。縫合線明顯,螺層圓凸,殼頂較鈍,至次體螺層逐漸膨大,而至體螺層處驟然膨大,體螺層周緣圓有一明顯角狀龍骨突。殼體褐色,殼表具有複雜的茶褐色彩紋,周緣上有一條黑褐色色帶,有些個體則無花紋與色帶。殼表粗糙,具殼皮。殼口圓形,殼唇厚而外翻、白色,或至多重唇緣。口蓋褐黃色、多旋形。殼臍明顯,開孔窄深,約為殼寬的。
分布:
臺灣南部。台灣調查記錄 : 屏東恆春半島,高雄市壽山,高雄市甲仙區,嘉義縣阿里山區。
作者: 謝伯娟, 吳書平, 蔡奇立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