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綬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òu
解釋:
  1. 繫玉飾或印信的絲帶。
    【例】印綬、紫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òu
解釋:
[名]
繫在玉飾或印信上的絲帶。如:「印綬」、「紫綬」。《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至其紐金章,綰墨綬,跨屬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繫玉飾或印信之絲帶。如:「印綬」、「紫綬」。《說文解字.糸部》:「綬,韍維也。」《禮記.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漢.鄭玄.注:「綬者,所以貫佩玉相承受者也。」明.朱權《荊釵記》第五齣:「解綬歸來為至友,果然同氣相求。」

注音: ㄕ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