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雨果尼厄方程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ugoniot equation
作者: 陳增源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當流體通過如燃燒波或震波時,可視為經過一不連續的化學反應或具黏滯性的區域,造成流場性質如壓力、密度、溫度等的改變。在波前與波後流場性質之相互關聯可藉由方程式的推導而得到。雨果尼厄方程式(或稱為藍金‧雨果尼厄方程式)即是連接波前、波後熱力學性質相互關聯之方程式,數學上此方程式可表示為:
  
  其中 P 為壓力;ρ為密度;q 為單位質量之熱釋放量;r 為比熱常數;而下標 1 為波前之狀態;2 為波後之狀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雨果尼厄方程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