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嬝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ǎo
解釋:
  1. 纖柔嬌弱。通「裊」。
    【例】嬝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ǎo
解釋:
[形]
細長柔軟。通「裊」。如:「嬝娜」。
[動]
搖曳。通「裊」。明.高濂《玉簪記》第一六齣:「抱琴彈向月明中,香嬝金猊動,人在蓬萊第幾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纖細柔美。通「裊」。宋.趙師俠〈蝶戀花.解語花枝嬌朵朵〉詞:「先自腰肢常嬝娜。更被新來,飲酒頻過火。」《董西廂》卷一:「那些嬝嬝婷婷體態,覷著剔團圓的明月伽伽地拜。」

2. 搖曳。通「裊」。明.高濂《玉簪記》第一六齣:「抱琴彈向月明中,香嬝金猊動,人在蓬萊第幾宮?」《紅樓夢》第五回:「寶玉聽了,是女子的聲音。歌音未息,早見那邊走出一個人來,蹁躚嬝娜,端的與人不同。」

注音: ㄋㄧ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嬝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