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臺灣大山蝸牛 - 教育百科
南 | |
臺 | |
灣 | |
大 | |
山 | |
蝸 | |
牛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南臺灣大山蝸牛 |
英文名: | Cyclophorus moellendorffi |
描述: 殼形 : 鐘狀圓錐形殼寬 : 約21-23mm殼高 : 約17-20mm螺層數 : 約4-5 層殼中型、右旋,螺層呈管狀螺旋。縫合線明顯,螺層圓凸,殼頂較鈍,至次體螺層逐漸膨大,而至體螺層處驟然膨大,體螺層周緣圓有一明顯角狀龍骨突。殼體褐色,殼表具有複雜的茶褐色彩紋,周緣上有一條黑褐色色帶,有些個體則無花紋與色帶。殼表粗糙,具殼皮。殼口圓形,殼唇厚而外翻、白色,或至多重唇緣。口蓋褐黃色、多旋形。殼臍明顯,開孔窄深,約為殼寬的。 |
|
分布: 臺灣南部。台灣調查記錄 : 屏東恆春半島,高雄市壽山,高雄市甲仙區,嘉義縣阿里山區。 |
|
作者: | 謝伯娟, 吳書平, 蔡奇立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