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棄巢者 - 教育百科
棄 | |
巢 | |
者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Nestflüchter, Autophagous Bird |
作者: | 詹棟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棄巢者是瑞士人類學家波特曼(Adolf Portmann)所提出的理論。他觀察鳥類在鳥巢生活的情形,然後與人類的生活作比較;他發現有些鳥類,尤其是比較巨大兇猛的鳥類,在其蛋孵化後,通常母鳥與子鳥不久就棄巢而去,並且分飛,讓子鳥獨立,母鳥就不管了,子鳥成為「無助的棄巢者」(hilfloser Nestflücher),也是一種「單一性質的發展方法」(einzigartige Entwicklungsweise)。 人類的嬰兒是「生理的早產兒」(physiologische Frühgeburt),在離開母體時,尚不能獨自生活。如果捨棄人類的母性,將嬰兒棄之不顧(社會常有這種事),那麼這種情形就如鳥類的棄巢者一樣。 鳥類的棄巢具有讓子鳥提早獨立,自行覓食,過獨立生活的意義。人類並無法如此,因為人類需要母親的照顧。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棄巢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