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鬱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ㄡˊㄇㄣˋㄅㄨˊㄎㄨㄞˋㄌㄜˋㄖㄨˊ:「ㄧㄡㄩˋ」、「ㄩˋㄑㄧˋ」、「ㄩˋㄇㄣˋ」、「ㄧˋㄩˋ」。
  2. ㄐㄧㄐㄩˋㄋㄧㄥˊㄓˋㄖㄨˊ:「ㄩˋㄐㄧ」、「ㄩˋㄐㄧㄝˊ」。
  3. ㄇㄠˋㄕㄥˋㄖㄨˊ:「ㄩˋㄇㄠˋ」、「ㄘㄤㄩˋ」、「ㄘㄨㄥ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鬱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積聚,凝滯。
    【例】鬱積、鬱結
  2. 愁悶。
    【例】憂鬱、鬱氣
  3. 茂盛。
    【例】鬱茂、蓊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積聚、凝滯。如:「鬱積」、「鬱結」。《漢書.卷八.宣帝紀》:「朕不明六藝,鬱于大道,是以陰陽風雨未時。」唐.皮日休〈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雲霧久鬱,忽廓則清。」
2.怨恨。《呂氏春秋.仲夏紀.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
[形]
1.茂盛的樣子。如:「鬱鬱蒼蒼」。《詩經.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
2.愁悶的。如:「憂鬱」、「鬱鬱寡歡」。《楚辭.劉向.九歎.憂苦》:「願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鬱其難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憂愁的感覺壓抑在心中。
  2. [[動] ] 悶。積聚、凝滯而無法抒解。
  3. [[動] ] 蜷曲、弄彎。
  4. [[動] ] 壓抑、抑制。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