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肉羹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ròu gē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òu gēng
解釋:
  1. 摻雜有肉片,且調以五味的稠湯。
    【例】牛伯伯賣的肉羹口味道地,遠近馳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肉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òu gēng
解釋:
用肉為主要材料,勾芡做成的稠湯。如:「美食廣場賣的肉羹,真材實料,口味道地,總是百吃不厭。」《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莽聞城中飢饉,以問業。業曰:『皆流民也。』乃巿所賣粱飯肉羹,持入視莽,曰:『居民食咸如此。』莽信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肉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ah-kenn/bah-ki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將肉搥打成漿並抓成條狀,或將肉片裹上肉漿或芡粉後再煮熟的食品。
  2. [[名] ] 將肉漿條或肉漿片調味煮成的湯。
  3. 肉羹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肉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肉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