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居里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jū l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ū lǐ
解釋:
  1. 量詞。物理學上計算放射性強度的單位。一定量放射物質中每秒有三點七個原子發生衰變,稱為「一居里」,相當於一公克鐳的放射性強度。符號為Ci。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居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ū lǐ
解釋:
1.人名。(Pierre Curie,西元1859~1906)法國物理學家。與其兄共同發現晶體的壓電現象。又發現鐵磁性在某溫度(今稱居里溫度)以上消失。後與夫人共同發現釙及鐳,二人與貝克勒合得西元一九○三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譯作「居禮」。
2.量詞。物理學上計算放射性強度的單位。為英語curie的音譯。一定量放射性物質中每秒有三點七個原子發生衰變,稱為「一居里」。相當於一公克鐳的放射性強度。符號為Ci。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居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