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斜帶吻棘魨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斜帶吻棘魨
英文名: Rhinecanthus rectangulus
描述: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端位,齒白具缺刻。眼前無深溝。頰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極短,不明顯,不露出棘基深溝。尾柄具四至五列小棘。體背部褐色,腹部白色;有一黑帶從眼睛越過鰓裂到胸鰭基部,再向後偏折變寬至肛門及臀鰭基的前半部,此黑帶上緣有金色線,金色線在體中央分叉延伸至第二背鰭基中央;眼間隔有一寬藍帶,上有三條細黑線;尾柄有三角形黑斑,前緣鑲金線。第一背鰭色深,第二背鰭、臀鰭與胸鰭白色;尾鰭深色。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馬貴斯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台灣分布於南部、小琉球、澎湖、蘭嶼及綠島等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