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的替代效果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bsititution Effect in Education
作者: 蓋浙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的替代效果是指政府用教育經費來辦理公立學校,對進入公立學校的學生給予津貼(即較低廉的學費),使受教者以同樣的資源可以接受較多的教育。
  替代效果雖有助於教育機會的擴充,但並不完全是利貧。非強迫性的公立學校需要通過入學考試的標準才有就學的機會,但貧窮家庭子女如果無法通過入學考試即失去進入公立學校的機會,這項採取替代效果的貼補政策即不利貧。
  採取教育的替代效果,以用於強迫性的教育(如國民義務教育)效果較佳。凡屬國民均需要接受同等量的強迫教育,政府用教育經費辦理公立學校,則每個國民獲取的教育量是相等的,可以充分達成教育機會的公平性與均等性。至於非強迫性教育,除替代效果外,還應該有「所得效果」來加以彌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的替代效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