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笏板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hù b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ù bǎn
解釋:
古代臣子覲見天子時所持用以記事的板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末腳拿笏板在旁邊寫了,拿到戲房裡去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笏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在道壇上,道士謁見道教三清或是玉皇上帝時,必須身著正裝,態度嚴肅,並合兩手舉笏板於胸前,以示尊敬。
「笏板」又稱奏板,為長約五十公分、寬約五公分、厚約五公厘的細長薄木片,原為古代朝廷上大臣向皇帝參奏時所持之物,上面可以記事。
知識 1: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笏板
功能用途: 祭祀
學域-大分類: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文化區: 台灣
族群: 漢﹝Han﹞
紀錄類別: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