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雙黑帶尖胸沫蟬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雙黑帶尖胸沫蟬
英文名: Aphrophora horizontalis
描述:
本種中文俗名為雙黑帶尖胸沫蟬。體長(含前翅)約9.3~11.2mm。體紡錘形,頭寬、體寬及體長之比約為1.0: 1.3: 2.8。體之背面觀為淡褐色至暗褐色。複眼黃褐色至暗褐色;單眼紅色;頭頂黃褐色至褐色;中央脊起為黃褐色。頭之側面為褐色至暗褐色,前面為暗色,額區褐色並具橫向的黃褐色脊起;頰區與口器為暗褐色。前胸背板之前半部為黃褐色,兩側邊緣為暗褐色,後半部為暗褐色。中胸小楯片黃褐色。前翅褐色,基部與中央之處各具有1條不規則的暗褐色帶狀紋;本種前翅紋路與A. intermediaUhler 及A. obliqueUhler相似(Shih et al., 2005),但其中央的縱向褐帶較寬,在1A脈中央處亦有一暗褐色斑紋。前足與中足的腿節及脛節的末端具暗棕色斑紋,後足腿節暗棕色;距之端部及基部具有規則的暗棕色帶。腹節黑色。

分布:
Shih et al</em>. (2005) 檢查本種標本之分布地,包含台灣宜蘭太平山及台中合歡山等;中國河南、安黴、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Metcalf  (1962) 在其所著「全世界尖胸沫蟬名錄」中,卻記錄本種之分布包含日本,此為誤記,因於台灣(舊稱Formosa)者,該種之分布也包含日本,此乃台灣當初為日本屬地而造成Metcalf之誤記。此一類似狀況Shih et al.</em> (2001)在台灣產耳葉蟬名錄之報告中即有指出。</p>
作者: 石憲宗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