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基質添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trix Spik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此分析最主要是確認樣品中有無基質干擾或使用之分析方法是否適當,因此對同一基質的樣品,可以每20個作添加標準品分析,或每一批次至少有一樣品作添加標準品分析。其作法乃將樣品等分為二,一部份直接依步驟分析之,另一部份則添加適當濃度的標準品後再行分析。當樣品伴隨添加標準品分析時,應於分析報告中記錄添加方式及添加回收率。一般而言,若回收率超出75~125%之外,應立即採取行動診斷原因,或改採標準添加法分析。
  樣品添加回收率=[(E×F-A×B)/(C×D)]×100%
  其中
  A:樣品原濃度
  B:樣品原體積
  C:添加標準品濃度
  D:添加標準品體積
  E:添加後總體積
  F:添加後濃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基質添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