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恆星月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héng xīng yu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éng xīng yuè
解釋:
月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點五秒。最初以遙遠恆星為基準,故稱為「恆星月」。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恆星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idereal month
作者: 陳正興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以恆星為基準,量測月球圍繞地球運行一圈所需之平均時間。以恆星時間表示,為27 day 7hr 43min 11.5sec。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恆星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sidereal month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月球連續兩次過同一天體子午圈之時間段。一恆星月平均為27.321661平太陽日,但因攝動關係,會有約7小時之差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恆星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