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太歲年名 - 教育百科
ˋ
ˋ
ˊ
ˊ
  • 漢語拼音 tài suì nián mí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i suì nián míng
解釋:
古人把黃道附近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並由東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再以太歲的運行來做為紀年,當太歲在寅的方位時,稱為「攝提格」;太歲在卯的方位時,稱為「單閼」,而由辰至丑,依序為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困敦與赤奮若,太歲年名即指這十二個年分的名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太歲年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