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男子漢 - 教育百科
ˊ
ˇ
ˋ
  • 漢語拼音 nán zǐ h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n zǐ hàn
解釋:
  1. 有大丈夫氣概的男性。
    【例】每當哥哥因為遭受挫折而沮喪時,爸爸總是鼓勵他應該像個男子漢,經得起考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男子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n zǐ hàn
解釋:
1.對男人的俗稱。《金瓶梅》第一六回:「他頭一件,孝服不滿;第二件,你當初和他男子漢相交。」《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有妻莫大姐,生得大有容色,且是興高好酒,醉後就要趁著風勢,撩撥男子漢,說話勾搭。」
2.有大丈夫氣概的人。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男子漢也有個立身揚名時節。」《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若肯留在帳下效力,你也可以借此報效朝廷。正是男子漢發奮有為之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男子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男子漢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男子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âm-tsú-hà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有大丈夫氣概的男子。
同義詞: 大丈夫、好漢、查埔囝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男子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大丈夫好漢男子漢查埔囝 相關客家語 男子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