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蕁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ún
解釋:
  1. →蕁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án
解釋:
[名]
植物名。知母之古稱。百合科知母屬,多年生草本。地下莖根橫走,葉細長叢生,有平行脈。穗狀花序多花,花常二至三朵簇生,花被片六枚,黃綠色或青紫色。蒴果長卵形。地下根莖可入藥,具解熱、潤腎燥、清心肺等效用。產大陸地區東北、內蒙至蒙古及韓國。
[動]
火勢向上燃燒。《淮南子.天文》:「火上蕁,水下流。」
注音:
漢語拼音: xún
解釋:
參見「蕁麻」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