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落落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luò lu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ò luò
解釋:
1.形容高、眾多或稀疏等現象的狀態詞。晉.陸機〈歎逝賦〉:「親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唐.杜甫〈古柏行〉:「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2.形容舉止瀟灑自然,心胸曠達率真。如:「落落大方」。《晉書.卷一○五.石勒載記下》:「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
3.形容對人冷淡,與人合不來。如:「落落寡合」。晉.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八:「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4.淪落、衰敗的樣子。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聊齋志異.卷一.葉生》:「行蹤落落,對影長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落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àu-là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鬆鬆地,快掉了的樣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落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落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