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俑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ㄍㄨˇㄉㄞˋㄆㄟˊㄗㄤˋㄩㄥˋ˙ㄉㄜㄇㄨˋㄓˋㄏㄨㄛˋㄊㄠˊㄓˋㄡˇㄒㄧㄤˋㄖㄨˊ:「ㄊㄠˊㄩㄥˇ」、「ㄅㄧㄥㄇㄚˇㄩ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ǒng
解釋:
  1. 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製偶像。
    【例】陶俑、兵馬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ǒng
解釋:
[名]
古代殉葬用的木偶。如:「陶俑」、「兵馬俑」。《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循題興念,撫俑增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病痛。《說文解字.人部》:「俑,痛也。」

2.古代以土、木等材料製做成,用以殉葬之人偶。如:「陶俑」、「兵馬俑」。《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南朝宋.謝惠連〈祭古塚文〉:「循題興念,撫俑增哀。」

注音: ㄩ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