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突變、變異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ut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物體的基因型的突然變化,即核酸含氮鹼基排列次序發生改變,但並不是由重組(recombination)所產生。這種變化如果發生在產生配子的細胞中,便可以遺傳。基因的變化或者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變化,均可產生突變。大多數的突變是有害的,但是有些突變卻使生物體能夠適應環境變化。電離輻射或一些化學物質均能促進突變,稱為突變劑。突變有下列幾種型式:(1)鹼基的取代(base substitution),又分為transitions(嘌呤被嘌呤取代,嘧啶被嘧啶取代)及transversions(嘌呤被嘧啶取代,或嘧啶被嘌呤取代);(2)刪除突變(deletion mutation),DNA上缺少一個或一段鹼基;(3)插入突變(insertion mutation),增加一個或一段的鹼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突變、變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