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遺傳 - 教育百科
ˊ
ˊ
yí chuá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 chuán
解釋:
  1. 生物將自身的生理構造或心理特徵,經由基因傳遞給下一代的現象。
    【例】她好勝的性格完全遺傳自母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 chuán
解釋:
經由基因傳遞使後代延續親代特徵(如容貌、先天性疾病等)的現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reditary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最早做遺傳實驗的是奧國神父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al, 1822~1884),他也是植物學家,曾以豌豆的品種作實驗,發現了著名的孟德爾遺傳定律。
  後來研究人的遺傳的是英國人類學家高爾頓(Francis Galton, 1822~1911),曾用統計的方法來研究教育和遺傳勢力的比較;發現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人物,如文豪、詩人、科學家和藝術家,都因他得自上一代不平凡的遺傳,所以才能有特殊的成就,縱使後天的環境惡劣,也不能阻礙其天才的發展。這種理論出現以後,帶來很大的影響;有一段時間,在教育上產生了對教育功能的懷疑,認為人既然受遺傳所命定,那麼教育促使人改變的可能到底有多大?
  近代對遺傳的研究,與教育有關者方面的研究,發現人的智力與遺傳的相關比率最高,也就是人的智力確實是遺傳的。
  由於現代的醫學越來越進步,發展出遺傳工程學的理論;遺傳工程學就是探討如何使用科學的方法,使遺傳能發生改變,以打破過去所認定的遺傳命定主義。遺傳理論對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而遺傳工程學對人類體質的改變有很大的貢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遺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遺傳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遺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遺傳 相關客家語 遺傳種草